阅读记录

第38章 未解无私造物情[2/2页]

一笑小窗中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谁打滚?”
      “驴~”达普化便学着毛驴的样子。
      绯儿咯咯地笑,“哥哥是不也把我当小动物了?”
      “这怎么说呀?”达普化栓好了马,扶着绯儿的后背往门里走。
      “哥哥前几日给绯儿买‘急死狗,今天又买‘驴打滚……”绯儿双手抱着“驴打滚”,兴奋地述说着。
      达普化亲昵地摸了摸绯儿的头说:“是啊,你就是我们家爱吃的小花猫呀!”院子里不见皎儿的影子,便问道,“哎,我们家的小白兔哪里去了?”
      “你问姐姐呀?”
      “是啊!”
      “噢,姐姐出去办事去了。”
      “办事?”达普化一愣,问道,“办什么事儿?”
      “这是你们大人之间的事儿,绯儿怎会知道!”
      “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姐姐说是去两三个月,也可能是一年。”
      “一年?”达普化很是惊讶,“她这是要去哪里,还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干嘛不带上你呀!?”
      “我是要跟着去的,姐姐说,达哥哥今天就回来,我便留下来等你。”
      “等我干嘛?”
      “让我把一封信给哥哥。”
      “你姐姐不是不会写汉字么!”
      “这绯儿哪知道?”
      “信呢?”
      “我给你放在书桌上了。”
      达普化急速走进了书房,拾起了桌子上的那封信件。
      只见上面只写了四句诗,正是昨夜的梦幻中海南仙子对他说的话: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达普化拿着书信走出了书房,问绯儿:“你姐姐没说去何处?”
      “没有,只是把这些钱留给了我。”说着,便拿出一叠交钞交给达普化。
      “给我钱干嘛?”
      “雇你做饭呀!”
      “你先拿着吧!”达普化不悦地把钱塞进绯儿的怀里,问道,“你姐姐是什么时候出的门?”
      “吃了早饭就走了。”
      达普化二话没说,急匆匆地奔出了大门……
      ————————————
      注释
      【1】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所以说,庙会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
      庙会有的是一年一度,有的一个月内就有数天,会期有固定的,还有不定天数的。比如:每月逢九、十,一、二是隆福寺庙会;逢三是土地庙会;逢五、六是白塔寺庙会;逢七、八是护国寺庙会。再加上,正月初一开庙的东岳庙和大钟寺,初二的财神庙,十七、十八的白云观,三月三的蟠桃宫等。
      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
      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战争一样,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集体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式等,这种为祭祀神灵而产生的集会可以看作是后世民间庙会的雏形。实际上,从“庙会”两个汉字本身也可以看出这点,“庙”最初就是指供奉神灵尤其是祖先神灵的建筑。

第38章 未解无私造物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