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5章 千帆计划 振兴乡村[2/2页]

不朽从二零一四开始 云山雾罩的云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复杂的东西。
      而且这不是说能那么容易好解决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本质上的东西了。
      打从重生之后,林枫自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而现在第一次觉得一股无力感。
      怪不得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两个理想主义者在尝试着做实事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很难一句话两句话言明的阻碍。
      不约而同的产生了一场有关于对于华夏未来的思考。
      思考归思考,林枫还是原来的观点。
      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
      做事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靠停止做事来回避。
      钱还是要捐的,建学校也还是要建的。
      毕竟李小伟刚才也说了,有的地方确实呈现出的局面是缺乡村学校。
      那么就有做的必要。
      分成两批次,先把急缺乡村学校的地方进行援建。
      后面的事再从长计议。
      至于怎么从长计议,林枫暂时没什么好主意。
      林枫想到了乡村振兴。
      因为生源的流失本质上是乡村衰落导致的。
      光靠建学校可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但具体如何振兴这就是新的问题了。
      林枫对于方略了解一些,但前世对这方面具体措施还真没关注。
      搞技术林枫擅长,搞钱林枫同样也还行。
      但别的事情,林枫也终究不是完人。
      至于如何解决,林枫要李小伟多问问长辈意见。
      相信前人智慧未尝也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李小伟有点不情不愿,自己做事情不就是想给长辈证明自己的吗?
      到头来还得去长辈那寻求帮助。
      那岂不是很没面子。
      不过李小伟也知道了,有些事远比面子更重要。
      思索再三,决定将这个问题抛给父亲李国弼。
      以李国弼的级别来讲,当然目光深远了,对问题的洞察显然更为成熟。
      李国弼正在书房中看书,见儿子神色凝重地走进来,便放下手中的书,抬头问道:“小伟,怎么了?”
      “爸,我最近跟林子在搞一个教育捐助计划,想在乡村建设更多的学校。”
      李小伟将计划的来龙去脉简要叙述了一遍,而后说道现在的问题:“林子的投资规模很大,雄心勃勃。可现在乡村教育的实际问题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尤其是乡村人口流失和学生减少的问题。林子的想法是好的,可如果有些学校建好了却没有生源,那不就浪费了吗?”
      李国弼沉吟了一下,指了指沙发,示意李小伟坐下。
      李小伟很意外,一般是父亲跟重要的客人谈事的时候才这么郑重对待。
      李小伟有种被意外信重的感觉,父亲终于不再拿他当小孩子了。
      是的,看到李小伟开始真正的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李国弼也很开心。
      愿意直面问题就是好事,愿意思考问题更是好事。
      他喝了一口茶后才缓缓说道:“这个问题你和他考虑得没错,但是却没看到问题的根本。
      你们关注的是乡村教育的结果——学校、教师、学生,但忽略了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为什么乡村人口在流失?这些问题不解决,建再多学校也是治标不治本。”
      “原因不就是乡村经济落后,没产业,大家都往城里跑吗?”李小伟下意识地问。
      “你说的只是表面现象,”李国弼点点头,目光严肃,“乡村的凋敝是长期结构性问题。教育只是一环,它和经济、医疗、交通、社会服务等问题是相互影响的。
      很多乡村学校的生源流失,正是因为家长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资源,选择进城打工,而这些资源集中在城市,乡村自然就吸引不了人。所以你们的计划再好,如果只着眼于教育也是不够的,单靠教育这个单方面投入是无力改变这一趋势的。”
      李小伟一时语塞,喃喃道:“那……林子这个计划还有必要继续吗?”
      “当然有必要。”李国弼语气斩钉截铁,“但要换个思路。你们不能只盯着盖学校,而是要在学校之外,探索乡村振兴的可能。”
      “乡村振兴?”李小伟狐疑地问道。喜欢不朽从二零一四开始请大家收藏:

第215章 千帆计划 振兴乡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