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睿眼睛一亮,陈青莲特地通知自己,难道是寻寻觅觅的人选有了着落?
      来到小会议室,陈青莲正在和一个中年男子谈话,见李睿进来,她便满脸笑容的介绍道:杜先生,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绿野文化大股东,星瑞资本的李睿先生!
      李总,这位是杜卫国先生。陈青莲又向李睿介绍道,同时眨了眨眼睛。
      李睿意识到对方的身份不一般,非常热情的伸出手道:杜先生,你好!
      杜卫国似乎有些惊讶于李睿的年龄,握手之后道:李先生真年轻啊!
      杜卫国大概四十多岁的年纪,头发稀疏,黑眼圈很重,面色有几分憔悴,穿的衣服也很普通,似乎生活压力很大的样子。
      李睿有些奇怪,如果这是自己需要的人才,不该混的这么惨才对吧。
      寒暄两句,陈青莲道:李总,这是杜先生的简历,你先简单了解一下。
      李睿接过简历,翻开第一页就愣住了。
      他知道陈青莲为什么特别要自己过来了,这个杜卫国是个人才啊!
      【1994年3月,24岁,从常沙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加入三铢集团,担任铧中区湘南省常沙市宁乡县办事处业务员。】
      看到三铢集团几个字,引发了李睿的童年回忆。
      那时候,电视里,报纸上,街头巷尾的墙壁上,到处都是三铢口服液的广告,在李睿还幼小的心灵中一直觉得,似乎无论得了什么病,只要喝上一瓶三铢口服液就能药到病除。
      靠着遍布全国的渠道和疯狂的营销手段,三铢口服液在数年内风靡全国,1996年销售额高达80亿。
      九十年代的80亿是什么概念?
      同一年,海州新区GDP才510亿。
      直到1999年,茅台集团销售额才第一次突破10亿元。
      全盛时期,三铢在全国拥有600多家子公司、2000多个办事处、13000多个工作站,员工高达15.7万人。
      三铢集团的任何一个新产品,都能在72小时到达全国最偏远的乡镇。
      在九十年代,这是当时仅次于全国邮政体系的网络。
      1994年杜卫国就入职了三铢集团,意味着他是这个可怕销售网络的第一代参与者。
      李睿按捺住激动,往下看去。
      【1994年6月,宁乡县办事处经理】
      【1994年8月,常沙市办事处副总经理】
      【1995年1月,湘南地区指挥部总干事】
      【1995年6月,铧中区指挥部副部长】
      【1996年2月,三铢集团事业部副总经理】
      厉害!
      杜卫国几乎是以一年一个到两个台阶的速度飞速晋升,从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就从一个县办事处销售员晋升为全国事业部的副总经理!
      这只能说明,他的业绩太出色了。
      杜卫国在三铢集团的简历在97年戛然而止,那也是三铢由盛转衰的一年,当年那桩导致三铢垮台的惊天大案真相如何是非怎断,李睿不清楚也不想追究,只能说

第0318章 唯才是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