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训练日以后,费劲看见,在底丹田旋转的真气体积开始缩小了,淡蓝色的真气与暗黄色的底丹田光环之间,开始有了间隙。又过了几个训练日,这种间隙越来越大,真气却越缩越小了!费劲心里暗自高兴,因为据云厨子讲,这也许就是真气体外运行“由散而聚”的开始吧!
到真气旋转,已经足够小了的时候,费劲试着让这小小气团,在底丹田光环之内游弋。好了!这小小气团果然可以按照费劲的控制,在光环之内,沿边缘缓缓游动了!
******不过这游动还是很缓慢,费劲按捺内心的激动,继续修习,加紧锻炼。又过了一段时日,真气越缩越小,而在光环之内的移动,却是越来越明显了!
这一日云厨子前来检阅,费劲向他展示。这神奇的真气团越缩越小,竟然能在光环之内随着费劲的控制而移动了!云厨子也是激动不已:“哎呀,这次你师父我,倒是真的大开眼界了,这情景,真的是太神奇了,我到了快一千年的时候才有了游气,而且都很难做到这样,你真是太神奇,太有天赋了,真的让我大饱眼福啊……”
也是要乘胜追击,这是费劲受到夸赞以后的直接想法。继续让真气在底丹田旋转成团,沿着光环内沿游弋,巩固了几天以后,费劲开始尝试真气走出了。
……
底丹田,对于真气来说,就像一个安全的港湾,又像一个温暖的房屋,所以真气一般不会轻易走出来的。费劲加大了控制意念的力度,试图驱使真气出来,可是效果总是不理想。
气团沿着光环内壁,随着费劲意念的控制移动着。费劲试着让他走出光环,真气犹犹豫豫地,举步不前。
“哎,越是这样,越是需要一样东西!”几天以后,又前来探望的云厨子对费劲谆谆教导。
“那是什么?”费劲问。
“耐心!”
丢下这句话,云厨子就走了。
循循善诱,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费劲对这团真气用足了思想工作的功夫,终于有一天,真气团从光环中探出去了!
“好好!继续继续!”费劲在心里催促着。可是这一急,真气又退回来了!
过了一会儿,再次努力,真气扭扭捏捏又出去,费劲晃了晃另一个底丹田,那里有另一个暗黄色光环在隐隐约约闪烁着。“快去快去,那里面看看是个啥样子……”费劲诱导着,催促着。那真气伸展了一下,成了一个小长条,左顾右盼,弓起身,一拱一拱地,如同一只小虫,伸缩着小小的身形,爬过去了!
“这淡蓝色的小虫,像什么?像蚯蚓?像小蚕虫?有些像,又有些不像……”费劲蛮有兴趣地瞅着,瞅着这小虫模样慢吞吞地挪移。
走到半路,那小虫模样突然身形一散,成了一片烟雾,灰溜溜,急匆匆,又转回来了!
“不能急,还是不能急啊!”费劲思忖着,调整了一下,再次开始……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忍耐,甚至体力上和精神上的煎熬,费劲终于可以有些吃力地*控真气,缩如爬虫一般,在距离很近的两个底丹田之间移动了!
这又是一个质的飞跃!云厨子也对费劲这种努力和坚持的精神大加赞赏,望着费劲展示的爬虫一般游走的真气,他也是发自内心地喜悦。
再接再厉,费劲逐步加大两个底丹田的距离,这爬虫状真气行进的路程也越来越远了。
……
“嗯,也该试一试顶丹田了!”望着慢悠悠行进的“爬虫”,费劲心道。这时候,那“爬虫”尽力了近半个时辰的游历,终于从费劲左脚处底丹田,爬进了右脚底的底丹田。
顶丹田与底丹田,一则距离较远,二则光环大小不一,所以难度自然要大得多。费劲以“卧龙式”站桩姿势,运行真气,那爬虫状气团在路途上运行一段,即刻就“啪”地消散,成一片散气又抽条缩回去了。
再改成打坐姿势,顶丹田与底丹田距离近了些,费劲努力控制真气团行进,行至路途一半,又是“啪”地一声,真气团消散,呼地缩了回去……
再换成其他姿势,真气运行受阻,真气运行不畅,所以又不能强求,费劲只得老老实实,依照云厨子讲的,先把真气在底丹田里培育滋润,待其茁壮旺盛了再说。
******又过了一个不算短的时期,费劲看到底丹田旋转的真气越来越浓重,体积也越来越大了,就再次在两个底丹田之间运行,此时的真气,已经不再如爬虫一般爬行了,它的体积大了一些,费劲仔细观瞧,在走出一个底丹田之后,真气犹如一条小鱼,身子左右轻轻摆动,向着另一个底丹田“游”去了!
鱼儿呀鱼儿呀你慢些游,小心那石头啊碰着了头……
望着这轻轻摆动的“鱼儿”,费劲心里不由得哼起了歌谣。
第56章 气若游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