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更加宏大壮观。
首先入眼的,是横向深挖开去的会场主体:底部呈圆形,直径少说七八十米;一条盘弯曲折、宽有二十来米的暗河,从更远处纵向流淌过来,将主场分成左右两部分;从叶淮的视角,左边是观众席,占了约三分之二的地方;右边则是主持和展示台。
观众席是山洞中天然石壁开凿出来的,以阶梯状一直向上延伸,最高处离地面有近四十米,显然已经超过了贵宾席;
洞顶则要更高些,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钟乳石倒悬下来——叶淮也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真的钟乳石,总之看着挺像的;
钟乳石也和外面的“葡萄灯”一样,发着不知从哪里源起的光,只是颜色种类更加丰富,赤橙黄绿,青蓝靛紫,五颜六色,绚丽缤纷,将整个山洞映照成一方豁亮的烂漫五彩世界;
至于展示台后面的石壁,则龙飞凤舞地刻了一副对联:“不知谷福地,无名洞洞天”,横批:“天地争奇”。
原来那高人在洞中修行时,力求模仿到真味,便化用书中一言,引借于此;大概正是因为这副横批暗合“争奇斗宝”之意,常庭山后来够得上规模的斗宝会,才都在这里举办了吧。
这么一看,叶淮才发现,原来南山司的位置安排得还挺好,垂直方向上说,暗河将将从右边流过,不管是观众席还是展示台,都有相当完整的视角。
唯一可惜的是,会场有点大,凭借叶淮的视力,想要完全看清全场是不可能的;如果展示台上竞拍品体积小一些,估计她也看不清了;至于其他人,但凡修为比她高的,应该都能清楚场上的一举一动。
好在这一路下来,奇珍异宝不少,但还真没有叶淮感兴趣的。绝大部分都是有助于妖怪增厚灵元,或者用来保命,或者是修行秘法,并不怎么有趣。
难得让叶淮感叹了一句的,还是因为宝物的主人是小山怪;真真就跟座小山一样,从座位上站起来还得弯腰低头——原来那个设置到三十米的座位,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除此之外,有一只穿山甲在斗宝时出了株“摇摇草”。
那草除了会无风舞动,跟路边野草也没什么大区别,可就是让叶淮觉得漂亮、顺眼、喜欢;虽然只有安神静气、愉悦心情的作用,价值远不能和与它竞争的“蜂王灵精”——服用炼化后能增加至少五十年、至多两百年修为的蜂浆相媲美,但还是有三分之一的妖怪把票投给了这株草,足见它有多么讨喜了。
“接下来是今日压轴的宝贝。”
这时,主持大会的壁虎妖壁上观突然压低了声音,眼珠子四下里一转,像是要保证没有旁的妖怪在偷听一样,神秘兮兮道:
“要小老儿形容这件宝贝,只有三个字,‘不得了啊!”
语气、动作、神情,三管齐下,紧张的氛围被它营造得有模有样。
全场的钟乳石应声而灭。
场上瞬间漆黑一片。
数百双大大小小、形状迥异的眼睛,在黑暗中先后亮了起来。
红有黯红、赤红、琉璃般金红;绿有墨绿、碧绿、翡翠般鲜绿;另有幽蓝、赤黄、银灰等等,颜色种种,不尽相同;冷光莹莹,寒芒湛湛,火华烈烈,清辉耀耀,慵懒威仪,震魂摄魄,不一而足。
从上方看台望下去,竟有种深山矿洞里、遍地嵌满宝石的错觉。
叶淮不由咋舌。
一盏石钟乳灯光打在台上。
壁上观掀开幕布,只见透明的陈列盒中,一枚指甲盖大小的水滴形宝石静静躺在红色绒布上。
宝石是透明的,看不出材质,但也不觉得名贵。
光线柔和地照下来,它依然朴实无华,光芒内敛,比起来,满场妖兽的眼睛,都比它更加璀璨夺目;
但这水滴状,是异常完整圆润的水滴状,仿佛不管哪里多了那么微妙的一星点,都是莫大的破坏。
浮躁些的妖怪已经坐不住了:这玩意儿看起来着实没什么用,不会是主办方拿来骗妖的吧?
七八百乃至少数上千年的大妖则沉稳得多,越是厉害的东西,看起来越是平凡普通。
“诸位莫急、莫急,且看小老儿给你们演示一番。”
言毕,它提起盒子放到一边,然后向那宝石中注入一道妖力。
宝石振动了一下,刹那间,满场生辉!
仿佛天光乍破,从黑暗中睁眼后,便置身于仙境之中:
宫殿楼阙,金顶流光,溢彩辉煌;阑干香阶,白玉晶莹,剔透隽永;碧青灵鸟,绕梁高歌;苍玄珍兽,遍地嬉闹;琅?神树成林,其上生珍珠美玉,果香清甜,滋味甘美,食之可得长生不老;素缟仙人结伴,背生纯白双翼,腾云越海,脚下万顷怒涛,神采怡然……
这景象持续了大约两分钟;不仅能眼观耳听,还能鼻嗅舌尝,浑身上下,如入境中,皆可有感,使得在座人、妖,无有不惊奇赞叹、心悦折服的。
宝石又振动了一下,物景全部消散;头顶的钟乳石又亮了,场上恢复光明。
一旁的侍从把陈列盒盖上;壁上观则拖着长长的尾巴,上前一步,说:“此物名为‘一滴水。”
它见效果达到了,便开始娓娓讲述起来,面有得色:“西天有佛法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而这东海‘一滴水中,则有一个化外仙境。”
此言一出,举众哗然。
“大家少安毋躁,少安毋躁。”
壁上观伸出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安静,然后继续道:
“传说东海深处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归墟,天下间凡川流江河海洋之水,尽归于此,却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而归墟中五座仙山,除岱舆、员峤下落不明外,蓬莱、瀛洲、方丈,在数万年前大神上仙飞升后,仍留于其间。
千百年来,前往寻找海外仙山者不计其数;但有所收获者屈指可数。并非他们心志不诚、毅力不定,也并非传说欺我、记载有误,而是寻仙者不知真相、不得法门。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天底下哪有几亿万里深的海、几亿万里广的洋?这‘几亿万里指的不是距离,而是难度——
不知道归墟入口在哪,想要找到仙山、求得长生仙果,难如跨越一段、不存于世的‘几亿万里。”
第二十五章 化外仙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