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是端王派人做的!”
“端王?”皇后一愣,“他不是和陆修安结盟了吗,他怎么会去刺杀陆修安?”
“娘娘,就是为了陷害咱们秦家啊!奴婢打听得很清楚,明妃曾跟心腹说过,之所以故意没有下重手就是怕陆修安真的死了,弄巧成拙。娘娘细想,就是那次抓不到人,皇上就疑心咱们秦家,事事都觉得是我们搞的鬼,这些都是明妃的错!”
皇后也渐渐回过神来,情绪稳定下来。
“对啊,本宫就说那次袭击怎么会发生地那么巧,皇上生了秦家的气,封了陆修安当王爷,还对端王也宽容起来,原来都是端王搞的鬼!这次本宫居然还替他们受了罚,这群该死的小人!”
“娘娘明白就好,煜王还年轻,娘娘千万不能放弃,皇上没有废娘娘,就是还想让煜王当太子。只要煜王登了基,娘娘就是太后了,还有谁敢委屈您?”
“对,本宫一定不会就此认输的,明妃那个贱人,被本宫欺压了几十年,她休想翻身!”
皇后理了理头发,发现自己仪容不整,赶紧对容姑姑道,“服侍本宫梳洗,拿饭菜来!本宫要好好想想,怎么把这一脚狠狠给明妃踩回去!”
*
几天后,因秋闱在即,皇帝特意发下圣旨,勉力天下学子诚心向学,得中金榜,将来好为国家效力,为家族争光。
圣旨中特意提到了大晏建国以来的一些名声清贵的大臣,鼓励学子们向这些先贤大儒们学习。
其中就有柳家三代为御史,忠心直谏的事迹。
皇帝盛赞柳家爱惜羽毛、廉洁奉公、为国为民不惧身死的家风,直言朝中再没有柳家这样的御史。
真可谓,不吝赞美。
圣旨一下,大臣们心中都玩味起来。
当年柳家是因为什么得罪皇上,从三代清贵之家变为弃臣,甚至全家都被下了狱,从而死在狱中的,老臣们都还记忆犹新。
虽说最后皇上没有定柳家的罪名,但这种离开朝堂和人世的方式,已经说明了一切。
一晃近二十年,本以为柳家不会再翻身了。
可是现在柳家的外孙女在京城横空出世,得了皇帝和太后的赏识,还和睿王相识于微时,皇上最近几年也时常在朝堂上怀念起柳元风的正直不屈。
这风向,说不准就要变了。
臣子们揣测圣意,上门来拜访柳芜的夫人多了起来,前往柳家故居去凭吊先贤的学子们也多了不少,千方百计想跟永安郡主来个偶遇的人,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羽蘅烦不胜烦,只好躲在家里多陪陪柳芜。
柳芜神色淡淡的,似乎没有因为这件事高兴起来。
羽蘅一边看辛柳绣手帕,一边随意道,“皇上这也算是变相为柳家平反了,娘不开心吗?”
柳芜和芸娘商量着小库房里的东西,哪些可以给羽蘅做嫁妆,闻言头也不抬。
“皇上既然是要为你和修安赐婚,当然不能让你的外祖家还背着罪名,看起来是给我们的恩赐,实际上还不是为了皇室的面子。他为自己平的反,我有什么好高兴的。”
羽蘅默默叹了一口气,“我跟娘想的一样,过去的事,非得皇上清清楚楚写下圣旨告知天下,才对得起那些冤魂。”
“以当今皇上的性子,恐怕不容易。”
羽蘅顿了一顿,轻声道,“这个皇帝不行,那就下一个皇帝,总之要官府亲口承认。”
几个丫鬟和芸娘闻言都抬头看着羽蘅,不明白羽蘅说的是什么意思。
只有柳芜的眼神幽深了一些,随即又亮了起来,“你是说……”
话没说完,澜儿就从外头匆匆跑了进来。
“小姐,夫人,宫里来人了,皇上请夫人进宫叙话!”
*
对于皇帝这道圣旨的真实含意,秦桓、煜王和端王也都心知肚明。
只不过秦桓更在意的是,皇上是不是知道了他暗地里做的那些事,至于赐婚杜羽蘅和陆修安与否,反正他们俩早就绑在一起了。
可是端王却不同。
自从看到这道圣旨,端王的心情就没好过。
他早就把杜羽蘅视为囊中之物,虽然知道杜羽蘅不愿意,但他坚信自己总能收服她。
要是皇帝现在就赐了婚,他还能怎么办?
难道真要把兄弟争女人的戏码闹得天下都知吗!
端王越想越烦躁,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根本就坐不住。
“当当。”
门被轻轻叩响,一个温柔的女声在外面道,“王爷,臣妾给您送汤来了。”
是端王妃。
端王妃还是那么雅致秀丽,面色白皙中透着红润,因为端王失职的事被澄清,最近很是开心。
第238章 她休想翻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