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陆修安又加了一句,“革新的步子可以小,但一开始时的气势却必须大,否则下面的人以为你意志不坚定,或者小打小闹,自然会想出很多办法来阻止你。”
“必须一开始就以声势镇住他们,让他们不敢多加阻拦,再以其他利益和他们交换周旋,以此获得革新施行。此谓……”
“先兵后礼!”陆弘新当时接了下去,想起历史上的皇帝革新,无一不是一场大战,心中更生了谨慎之意。
陆修安那时微有些意外,但很快就露出了赞赏的表情。
陆弘新想起那时的情景,不由又多了两分得意,微笑了起来。
要说气势,要说阵仗,还有谁能比得上手握兵权的摄政王,就算是论起不拘小节和混不吝,也没人能越过摄政王。
如今既然胡相装傻,那摄政王就是最好用的一招,让他来朝堂上当众表明态度,一定能既压住老臣,又约束新臣。
等摄政王耍了威风,再让胡相私下去劝告,这每日的早朝争吵,就可以止了。
陆弘新想好了自己的计划,有些迫不及待起来,想着等会摄政王来了,自己又该怎么让他出来揽下这件事。
却听殿外忽然有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总管太监出去听了信,回殿来时却有些意外和慌乱。
“回皇上,去摄政王府的人回来了,说,说是摄政王不在府中。”
“哦,是不是出去玩了,一会儿再派人去请。”
“不,不是,”总管太监越发结巴,“说,说是摄政王带着摄政王妃,和小郡主,已经离开了京城。”
“什么?!”陆弘新猛地站了起来,声音也不复往日的平稳。
“什么时候走的?怎么没人告诉朕!”
“是前天,前天就走了,府中下人都被摄政王严厉约束了,不许告诉您,只,只给您留了一封信。”说完他将薄薄一封信递到陆弘新手边。
陆弘新劈手打开,却见信上只有简短几句话。
“听闻朝堂两派为改革之事吵闹不休,心知皇上必定要让臣出面施压,但臣施压是臣之威,并非皇上威势,因此臣不可剥夺皇上立威的好时机。”
“皇上必定想大展拳脚,臣虽不知是何,但支持皇上放手去做,臣远在四海,亦希望皇上革新顺遂。”
“臣携妻女出游,远巡边境,不知归期,皇上不必挂念。摄政王陆修安。”
陆弘新气得将信往案上一扔,恨不得生出翅膀追上去。
这个陆修安!他明知道朕不会允许,分明是偷偷跑的!
什么叫不敢剥夺朕立威的时机,明明就是偷懒耍滑,只想着出去游历山河!
还把朕的九皇嫂和小侄女都带走了!
陆弘新越想越气,对总管太监道,“派人去济民堂!让他们给朕找出来摄政王一家去哪儿了!”
还真以为你们跑了,朕就找不到你们了?
但总管太监的脚步还没出殿,就听到皇帝又在身后道,“等等!”
总管太监疑惑地转身,就见皇帝深吸了两口气,平复了情绪,重新坐下,又用以往那种沉稳的声调道,“算了,你退下吧。”
陆弘新又喝了一口药茶,感受着熟悉的味道,重新打开了折子。
现在追他们,不就是显得朕真的应付不来了么?
朕偏要把这一关好好的过去,再下旨让他们回来,给他们瞧瞧,朕是不是无能之君!
*
几十里外的官道上,几辆宽敞的马车慢悠悠走着。
这些马车虽然大,但外表简单,装饰也不见珍贵器物,看起来就像是个普通的大户人家。
只有两旁几十个精壮护卫,昭示着这户人家家底深厚。
羽蘅在马车上晃得有些倦意,此时刚刚睡醒。
她刚一睁开眼睛,就见对面陆修安也在闭着眼小憩,腿上枕着一个小小的人儿,肉.团子一样,靠着爹爹睡得安稳。
她不禁轻轻笑了。
陆修安似有所感,这时睁开了眼睛,看到羽蘅醒来,本能地问道,“醒了?要喝水么?”
羽蘅微微点头。
陆修安一边拿水,一边又要小心不吵醒肉.团,动作格外僵硬好笑。
他将水递到羽蘅唇边,轻声问道,“你近日似乎很嗜睡,不舒服吗?”
羽蘅闻言一笑,想着现在还早,等再过一月告诉他也不迟,因此避开了这个问题,只问道,“我们去哪儿?”
陆修安想了想,“盛夏在即,先去北边看侯爷吧,他家生了个小子,我们还没见过呢。等夏天过完,北边冷了,我们再往南走,你说好不好?”
羽蘅满心欢喜,面颊生光,轻声道,“好。”
(全文完)
第369章 大结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