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7章 征丁(1)[2/2页]

我祖父是朱元璋 岁月神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尤其北方的海港,朝廷在山东胶东等地修筑了许多海港,最初的意愿都是促进南北海运,但经过十多年的考验之后。
      就连朱允?渍飧龅背酰?灰?堑胤焦僭碧峒靶拗?8劢ㄒ椋?痛蟊室换硬Σθ说幕实鄱加行┝澈臁
      确实是有些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了。
      首先,一个海港能不能成为良港,不在于位置,而在于它有没有向内陆人口稠密富庶地区辐射的能力。
      同样再以山东为例,即便他有海港,但是境内山多。而且因为山多,隔开了陆地跟海,更使的山东境内众多的湖泊无法形成有效的运输水网。
      所以,朝廷在山东等地修筑的海港到最后多是用做军港。
      而且贸易也是单一的,只是对跨海的高丽还有东瀛....也是用来军事后勤运兵等。
      它不是没用,而是无法在现阶段,起到切切实实给山东百姓带来好处的作用。
      没错,朱允?资且幻?凶懦?澳抗獾拇┰秸撸???皇俏匏?恢??...
      这些也都是他在执政的过程中所得到的血的教训。
      诚如古人言,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有时候说白了很简单,你他妈别瞎几把折腾!
      这也是为何开了海路的漕运,还要再开通南北大运河的原因。
      因为对这个时代有益....
      ~~
      任何的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建立它的时候,他必定都是当时最好的制度。
      后来者也不要想着后来者就一定比前人聪明.....事实证明,你可能啥也不是!
      为何说漕运有益....
      满朝文武都反对迁都,但没人反对疏通南北京杭大运河。
      为什么?
      这个问题,如果是十年前的朱允?祝??欢ɑ卮鸫砦蟆
      但现在他可以很轻松的回答正确。
      跟后世有些类似,国家举动,开发式提高gdp.....
      朝廷刚下发开通南北大运河的公文,山东巡抚衙门就有官员上奏,“青登莱三府地临山海,土地贫瘠....百姓多逃难于东昌兖州...”
      “一旦朝廷开辟新河,两岸必有空地。则三府之民给与耕牛农具即可安居乐业.......”
      大明帝国是很富庶....
      不过,负责任的说,广袤的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尽管经过了快五十年,但依旧没有从元末的战乱中走出来。
      江南地区开海重商的模式,搬不到北面.....
      漕运南北大运河,经过的不单是华北平原....
      南直隶一部分,山东河南河北....乃至通过驿路辐射到西北,造福的百姓何止万计?
      再往远了些说,其实华北平原.....一百多年过去了,也始终没有恢复到宋金时期的生活水平。
      这里又引申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元近百年的国祚当中,从没想过恢复。准确的说,从忽必烈死了之后,历代大元皇帝的眼中就只有两个地方。
      元大都,京城。
      江南,钱包。
      大元的皇帝宰相权臣贵族们,对符和恢复生产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就是,怎么最快的把江南的好东西运到大都来。
      他没兴趣建设,也没兴趣提升老百姓的生活。
      所以他们不用修运河,所以在元末时期张士诚把苏州占了,大元就慌了,但他没有完全掐死。
      而大明太祖高皇帝打败了张士诚之后,直接掐死了海运漕运,大元直接崩了!
      那么,由此可见,从恢复民生的角度之外,还有另外一种....
      朱允?缀椭旄叱愣济靼椎模?油持握叩慕嵌壤此担?质贝?媳痹撕颖匦胄蕖
      因为谁掌握了运河,谁就掌握了中国!

第207章 征丁(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