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是否到市政府去上访,刘为民他们几个人意见并不是一致的.高玲认为双方正在协商,现在不宜上访,上访,会使建委和市政府对维权派有看法,那样,对于维权派来说,那不是个好事.可是,刘为民,王伟,李明,姜一民四个人都坚决举张去上访,他们的意见是,只有把事情闹大了,才能引起领导们的重视,那样的话,维权派无论是在谈判过程中,还是在社会舆论面前,他们都能占住主动,最好就是能惊动公检法,进驻海建集团,把黄有财的犯罪事实查清楚,把黄有财弄进监狱里去.
就在高玲和李明到建委找李密的时候,王伟就和姜一民通知所有股东到集团来开会.这个时候,对于海建集团的股东们来说,正是风吹草动的时候,一接到电话说开会,能来的,都会跑来的,因为他们最想知道他们的领导们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谁胜了?谁败了?收不收股?多少钱收?这可都是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的敏感性问题.等高玲和李明从建委返回海建集团的时候,一百多名股东都已聚集在海建集团的大会议室里,等待着有人来讲话.
刘为民弄了点药吃下,喝了两杯子水,已能说出话来了,他和王伟在办公室里等着高玲和李明回来..听了高玲和李明的汇报后,王伟说了自己的看法:"我怎么觉得,我们就得采取点措施啊?要是老是这么着,就好象是卖菜似的,讨价还价的."
李明说;”是啊,刚才李密主任可是已把话说明白了,他们不同意我们查账,而且,他们可是倾向于让黄有财收我们的股的.我看,领导们好象都在偏向黄有财!"
刘为民用沙哑的嗓子说:"我看,还得靠我们自己.我们不能表现的太软了.”
高玲担心的说:"这样,对我们恐怕不大好吧?刚才李密主任可是说了,对于我们的书面要求,他再找黄有财谈谈的.”
王伟说:"那我打个电话问问,现在姓黄的是个什么态度."他给李密打了个电话,证实了黄有财还没有同意.王伟放下电话,对大家说:"怎么样?就是这样,他黄有财也还是在拿架,我看,我们必须有所行动了.这样吧,刘总在家休息一下吧,就不要去了.高总你也别去了,郝市长是分管信访的,你去恐怕不方便.这次就由我牵头组织吧.出了事,由我担着.”说完,就到会议室去了.
王伟一进会议室,就慷慨陈词起来:"大家伙都静一静了,今天召集大家过来,是要和大家通报一下近期我们的维权工作情况,并请大家给予配合支持.你们也知道,2008年3月23日,我们海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响应广大股东的要求,发起了一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权行动,这次轰轰烈烈的维权行动,唤醒了广大股东的自我维护意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我们海建集团是由海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改制而来,改制前是隶属于市建委的事业单位。2005年春,经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改制为海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建集团第一届董事会包括黄有财在内的5名董事,是由当时市建委党委任命的公司班子成员组成,并在改制时享有持大股的政策,公司原事业编职工140多人人享有在改制后的公司入股和相关改制政策的权利,目前公司股东为140名。自黄有财到公司任职以来,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和所谓的内部改革,1、他上任伊始,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内部承包经营改革。对西港区花岗岩矿、黄家滩沙矿、石料厂等项目进行内部承包,但是,由于黄有财完全放弃了公司多年来已经形成的有效的经营管理思路,采取只包不管,放任自流的管理形式,使各承包经营单位或经营项目产生了大面积的亏损,造成了近巨大的经济损失。2、他一上任就组织了竞争上岗,精减、调整了中层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但在之后不久,又“充实”了中层干部队伍和机关工作人员,使中层及机关人员队伍又恢复到竞争上岗前的规模。此后,几乎每年都进行一次大范围的人事调整。他只算计人,不琢磨事,根据自己的意图,随意设置、合并、撤销下属单位及机关部室,致使工作人员人心不稳,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工作质量。3、2008年初,未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他就以所谓的“深化改革、二次改制”,强行要求部分股东转股,同时不再与下属公司的员工签定劳动合同,让职工与所在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各下属公司目前规模较小,基本没有有效资产,发展前景渺茫,独立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极低。黄有财此举的目的,一是想把这次二次改制中,股东退出的股权据为己有,从而形成一股独大的优势局面,以实现他对整个集团的绝对控制;二是迫使职工脱离集团公司,甩掉人员包袱。他的这一行径,严重侵害了下属各公司广大
第67章 危险的借车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