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但,这也是半数,省下半数索性就拿塞王军费,原州府的地,荒也就荒了。
      南阳府地不能年年大收,还要摊负和汝宁府一样的税收,
      一万人分也是那些钱,一百人分也是要交那些钱。
      虽然圣孙殿下一条鞭法已推,但南阳府跑户的情况却难以逆转了,
      人是越来越少,老人自然也就少了。”
      兵部尚书沈晋说了一大堆,但算是彻底把这件事给说明白吧了。
      简单来说,
      同地不同命,
      汝宁府得漕运,府兵们全功率种地,
      粮产高,政策好,人多,老人也就多。
      大明战事频频,南宁府府兵时不时就被调,
      府兵一调,军屯的田荒一部分,粮食少,人少,老人也就少。
      说来说去,关键还是在这府兵制上。
      也就是说,
      很明显,
      府兵制有些不合时宜了。
      种田就种田,打仗就打仗,把这两件事混一起来做,对于现在快速发展的大明而言,有些落伍了。
      当然,
      府兵制在大明朝开国之初,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不止是在大明,可以说在很多朝代建国之初,走得都是耕战路线,表现就是府兵的存在,
      闲时种地,战时作战。
      辽金元进入中原前,基本也是这种战斗模式,蒙古人的千户制,即是生产组织,又是战斗单元,
      能保证极高的战斗力的同时,又保证生产。
      但,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现在明朝的府兵制就进入了一个停摆状态,
      打仗用不着他们,可有时候缺人还得调他们,这让他们到最后,仗也没打明白,地也没种明白。
      而且,现在是洪武二十年,也就是说,大明建朝已经二十年,最初的那些府兵,早就换过一轮了。
      以前的府兵是真的能做到,闲时耕种,战时直接换锄头为弓箭,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
      但现在的府兵不行,甚至有不少一部分的府兵,连战场都没上过,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就会越来越丧失战斗力,
      府兵主打的就是一个耕战,你连战斗力都没有的话,我还不如直接把军屯的地划给农民种呢,何苦还留着府兵?
      所以,
      明朝中期时的府兵,与洪武、永乐年纪的府兵,
      除了都叫府兵以外,没有任何共同点。
      明朝中期的府兵,已经完全没有战斗力了。
      唐中期也遇到过这种困境,府兵越来越废,用他们种地不如直接用农民。
      唐朝给出的解决方法是,
      改义务军人为职业军人。
      直接把府兵遣散,撤回民籍,
      再拿朝廷的钱去雇佣职业军人,只负责打仗就行,其余啥也不用管,也不用你种地。
      这个方法很好,可以说完全解决了府兵制存在的问题,
      徐司马眼睛一闪,适时的问道,
      “陛下,可是要改为雇佣军人?”
      朱元璋摇摇头,
      没看出同意,还是不同意,
      只是陷入了沉思。

第161章 府兵制的弊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