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章 去江城卖木耳,遇到贵人[2/2页]

重生八零:田园小富婆 没牙的兔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己什么都没有,要脸面做什么。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钱可以上学不用李建国资助,可以让奶奶过上好日子,对比之下脸面不值一提。
      “木耳,新鲜的木耳。好吃又健康,常吃益气补气,活血止痛,强身健体。”她大声吆喝。
      人不少,停下来看的没有。
      奶奶有些着急,怕卖不掉。
      惠兰安慰她不要着急。
      又过一会,一个又高又壮的男人从她摊位前经过,他想到农贸市场里面去,听到张惠兰与众不同的叫卖,停住了脚步。
      他伸手拿起木耳看了看,然后又在鼻子上闻了闻,然后看向奶奶问:“你这木耳怎么卖啊?”
      奶奶从来没有卖过东西,她哪会知道这些。她把目光投向张惠兰。
      张惠兰也不知道要卖多少钱一斤。她还没来得及去打听。
      她打量着面前的个高个子有些胖的男人,他的身上散发着上一股油烟味。
      经验告诉她他应该是个厨师。
      饭店里买的话一般都不会少。
      现在社会人很单纯也很善良,就跟前面墙上的标语写的一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产生信任。
      张惠兰想他既然是厨师肯定是经常买菜。
      对价格肯定熟悉。如果跟他合作,今后的木耳都卖给他,也不愁卖了。
      如果她胡乱报价,把人家吓走了,就错失一个好机会了。
      她实话实说,“这木耳我是第一次卖,不知道价格。你说个价吧。合适的话都卖给您。”
      张惠兰说的很爽快。
      男人哈哈笑着说:“小同志你很真诚也很会说话。那我就告诉你,现在干木耳的价格是两块钱一斤。一般七八斤湿木耳可以晒一斤。咱们换算一下,按七斤晒一斤来换算,一斤湿木耳就是两毛八一斤。
      你这一筐差不多能有十四五斤,就按十五斤算。我给你三毛一斤,十五斤就是四块五毛钱。
      看你这木耳品相肉质都不错,我都要了。
      他掏出一把钱,点了四张一块的跟一张五毛的钱,“这是四块五。
      我是建国饭店的厨师。下次有新鲜的蘑菇跟菌菇之类的山货,都可以送给我。
      我姓朱,叫朱大庆。
      送货的时候,你直接送进去说我的名字就行了,他们会去叫我的。”
      张惠兰很高兴。她没想到自己这么幸运,第一次做生意,就遇到了朱大庆这个财神。
      奶奶的脸上也满是激动的笑容。
      “李大哥,谢谢你。”
      李大庆爽朗的笑着,豪气的说:“就凭你这句李大哥,以后来县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也可以来找我。”
      奶奶也忍不住上前,“谢谢你同志,我们今天遇到好人了。”
      李大庆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大娘你客气了,你们是从乡下步行来的吧。你看小同志的鞋都磨破了。
      你们也不易。”
      “是啊,我们从张家村来的,走了近两个钟头才到这里。”奶奶解释。
      “我知道张家村,前两年我去那里收过山货,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怪不得木耳的品相这样好。”
      “谁说不是呢。山都是有灵性的。长出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大娘您说的对,山里的东西是好,没有任何污染,吃着也放心。”
      朱大庆说的没错,城里人对吃的更注重健康。
      她家里的木耳不是每天都有,如果发动乡亲去山里采,她来收购卖给朱大庆。
      或者她可以自己去其它的饭店推销。赚取差价,也是很好的赚钱之道。
      李大庆拿了木耳走了。
      张惠兰把背篓背在身上,牵着奶奶的手,“奶奶,咱们去市场里面看看。”
      奶奶的眼睛却盯在她露出脚趾的布鞋上。“惠兰,去买双鞋吧。”
      张惠兰看了看脚上,鞋面和鞋底都裂开了。来的时候还好好的,路上坑坑洼洼不好走磨坏的。
      这是奶奶给她用做衣服剩下的下脚料做的一双布鞋。
      天气太热,脚穿在里面,捂的难受。若不是来城里,她宁愿光着脚也不会穿它。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去江城卖木耳,遇到贵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