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惠兰的聪明才智。
“自己瞎琢磨的。”这确实是她瞎琢磨出的。
“确实不错。现在村民都很信任你。你说什么赚钱,不用我说话他们肯定愿意跟着你干。
只是盖一座这样的温室房要花不少钱。村里头能有这个经济实力的很少。恐怕他们想做,手里没钱也无能为力。”
村长说的是事实,她当然也想到了。
“这个有办法解决,去亲戚朋友家借一下,给人家点利息。
或者去找供销社,找他们贷款。
我盖这间房子就一百多块钱,这些菌木都是山里找的。不用花钱。投资一次,以后就是纯赚。
这点贷款,不用一年,这点钱就能还清。”
“一百块钱贷款,人家恐怕不给贷。”
“不用一个一个贷,看看有几个人需要贷款,出来一个人贷。贷款下来后,再分给每个人。
分到贷款的人给贷款人写借条。在规定的时间,大家一起把钱还给贷款人。然后由贷款人把钱还给供销社不就行了。”
村长听了顿时觉得这个法子可行。
他点点头,“那,那咱们就这样做。我回去组织村民晚上开会,看看有多少人能做,多少人不能做。”
“好,这件事就麻烦村长爷爷了。”
“你这孩子还说客气话,我还要感谢你呢。以前我们想找赚钱的路子都找不到,你现在帮着我们过上好日子。
自从你开了收购站以来,咱们村村民的日子比邻村可好过多了。
这不都是你的功劳。你看咱们种草药,现在又要做温室木耳,这些都是钱呢。我现在对我们张家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他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没有张惠兰就没有村民的好生活。而且今后会越来越好。
听了村长对她的评价,她有些不好意思。她也没那么大的胸怀,带领村民赚钱就是她自己赚钱。是互相获利。
但她觉得村长后面几句话说的不错,村民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这点她可以保证。
这个时代到处都是机会,很多东西也都刚刚开始。只要抓住机会做什么都能成功。
“咱们张家村的人同根同祖,都是张家人。往上几辈子都是一家人。我做这些是应该的。”
村长赞同的点点头,他对惠兰对能说出这番有情义的话心生感叹。如果他们张家村人能都像惠兰这么想,何愁没有未来。
“说的真好,咱们是同根同祖。”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走出温室房。
来到大门口,“村长爷爷,到家里坐坐,今天家里擀面条,跟我进去吃点吧。”
“下次吧。我现在哪还有心思吃饭,一心只惦记着温室木耳的事。回去我立刻就通知大家开会,把这件事给办了。”他刚要走,又想起种植薄荷签收购合同的事。
说:“惠兰,找个时间把收购合同签了。你直接跟村部签,挨家挨户签合同太麻烦浪费时间。”
“好,我今天晚上就把合同做出来,明天拿给您。”
张惠兰送走村长之后,回到家里。
大家一直都还等着她,见她回来了,才开始下面条。
“你怎么去了这么久?”奶奶问。
“我把村长带到温室房来看看,他看了温室木耳,又加上我给他的讲解。对这件事非常支持,我让他到家里坐坐,他都说来不及,着急回去办这件事。”
“那就好,村民把温室木耳做起来,一年四季都能有收入,都能过上好日子。村长高兴还来不及呢。”
正说着话,有人背着东西走了进来。
第172章 推广温室木耳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