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层人士居多,若是让他们大量的囤积粮种,这就对沈溪和姜芸当初拿出这些粮种来的初衷不符合了。
这初期的时候,必须有人来控制这些粮种,让它们不至于大量的落到富人们的手里,转头用来辖制他们。
苏林兴冲冲的回去以后,第一时间就将沈溪的这些话,都写在书信上,寄给李忱和武安看,李忱见了当然也开始效仿,那武安县令给苏林回了信,他的做法更好,但也因为他在这边多年,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威信。
当初一拿到这万斤的粮种的时候,武安专门请了很多的农人,一起来耕种县衙专属的那片地,然后也一直将照料的事情分派给他们。
这些人选择的时候也有讲究,都是选的在村子里比较有威望的人,他们一天天的亲眼看着这地里的苗子长起来,等收粮的时候,也是这群人一起收的粮食,众人对于这粮种的高产已经很是震惊了。
但让他们震惊的还在后头,武安县令下了手令,允许他们每户人家按照自家的田地多少,用自己的稻子来一比一的换这些高产稻种,这些原本就是村子里说得上话的人,这几家人一动作,马上就带动了大半个村子的村民。
理县周围的村子不少,这些人一回去就开始散播这个消息,所以理县已经领先祁县这里,等着换粮种的人群,每天都能排老长的队伍,这武县令还要求每家每户当家人都得亲自来换,不然就不让换粮种。
此举虽然劝退了一些人的小心思,但来换粮种的人依旧很多,后来为了避免大家空等,文玉还专门派衙役下村子去,直接在村子附近设置了换粮点,省得村民来换粮的路上出点什么差错。
苏林看着武安写来的书信的时候,不知道有多羡慕,当然他现在也从中提取到好的建议,也派了祁县的衙役到底下几个村子去宣传,看看有没有人要换这个粮种,若大家实在是没什么人来换,苏林就只好开始另想他法了。
好在苏林这几年也为祁县附近的百姓们做了不少事情,大家听说这是县令特意推广的粮种,都拿家里新收获的粮食换了,当然有多少人真的用这些做粮种的,这些后面的事情就不是苏林该操心的了。
李忱那边就更好办了,原本拿回去的种子,一大半都种在了自己的田庄,还有的就种在县衙名下的田地里,等到这次粮种收获以后,他首先做的就是直接下发到自己治下的各个县里面,直接下了手令让这些县令都在自己县衙的专属地里种这些粮食,等到年底收粮的时候,就会专门派人过去查看的,还特意说明这些粮种是高产呃粮种。
而还有多出来的一部分,李忱就将这些往更富足的江南府那边运去,那里也有自家的产业,可以将这粮种带往更远的地方。
至于沈溪这边收成的粮种,就选择相反的方向,运往更南边的地方,让那些不是很富庶的地方的人们,也能填饱肚子。而且更南边的气候,也可以一年种上两季。
第102章 限量换购粮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