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折轮,马断辔,狂风起,雾遮天。
这一夜前往长安,并不顺利,状况频出。
蔡瑾心底非常奇怪,这些竟和演义中的讲述完全一样。
但不同的是,蔡瑾透过车窗望天观象,判断出近日将会有暴雨。
蔡瑾在这方面很自信,父亲蔡邕就是这方面的大师。
除了文学、书法、音律,蔡邕在天文、数术方面也有所专研。
蔡瑾从小便耳濡目染,自然也跟着学了很多,但没有蔡邕那般精通。
如今已经快到四月下旬,农户大多开始犁地播种。
只是今年雨水极多,若是再来一场暴雨,恐怕会影响到收成。
黎明时分,队伍赶到了长安城。
城外,文武百官已在等候,分列两侧迎接董卓。
在这些人中,有许多蔡瑾认识的熟面孔。
以三公司徒王允、太尉马日?、司空淳于嘉为首,卫尉张喜、光禄大夫杨彪、左中郎将蔡邕、尚书杨瓒、尚书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侍中赵温等一众大臣为第二梯队。
但是在那十几个官员中,蔡瑾却并未看到与赵温同为侍中的李儒。
少府侍中这个职位,与其他的官职不同,没有定员,常设多位,而且要常伴于皇帝左右。
当然,赵温常伴的是皇帝刘协,而李儒常伴的则是董卓。
“如果没有记错,李儒是称病在家,可他真的在家么?”
如今身在局中,蔡瑾可不相信。
没准李儒就躲在哪等着抓人把柄。
董卓进城,往太师府。
沐浴更衣,董卓换了一身朝服。
从房间中出来,便看到了刚赶到祝贺的吕布,董卓便说道:“我登九五之时,你便可总督天下兵马。”
吕布谢过,便退于董卓身后。
此时,蔡瑾经过董卓的允许,已经换上了谒者服饰。
刚赶过来,就感受到了吕布望来的灼热目光,以及董卓那双充满了惊艳的视线。
走到蔡瑾的面前,董卓严肃的说道:“虽然让你跟着,但你切勿乱来,只可在远处看着。”
“诺,貂蝉谨遵太师吩咐。今天可是太师大好的日子,貂蝉不敢坏了太师的大事。”
蔡瑾说着便转过身,走进了谒者的队伍。
站在不远处的吕布,见貂蝉未看他一眼,神色间便有些失落。
不甘的转头望向蔡瑾,就看到蔡瑾轻轻点头,但视线依然没有落向他。
可是,吕布已经很知足了!
吕布唇角微翘,眼神更加坚定,视线转向了董卓。
离开太师府,便赶往皇宫。
路上,有歌谣从远处传来。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董卓减缓脚步,朝着身边问道:“这歌是何意,是吉是凶?”
回话的正是前往媚坞,给董卓传谕诏的武将,李肃。
李肃随口就说道:“这是在说‘刘氏将灭、董氏兴盛之意。”
正说话时,前方一个青袍白巾的道人迎面走来。
道人手持一根长杆,杆上缠有丈长白布,白布两端还各写着一个“口”字。
再看那道人容貌,蔡瑾便瞪圆眼睛,竟然是郭嘉假扮。
看到董卓的队伍,便闪身躲到路边,一双眼睛贼溜溜的乱瞄。
将郭嘉甩到后面,董卓又狐疑的问道:“那个道人又预示着什么?”
瞥了一眼董卓,看来九五之尊
第39章 奉万年公主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