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听天命么?
可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希望,不能都放在赵云和郭嘉的身上。
蔡瑾略作沉默,便准备去寻找父亲。
此时,一众大臣已经进了未央殿,以蔡瑾的官职是没资格进去的。
但诛杀董卓的首功是蔡瑾,这就有了被召见的机会。
刚来到殿前,就看到一个中黄门,转身就走进了大殿。
而在大殿外,太史慈以及一众官员、将领都在候着。
“你这么快就来了?”
太史慈走来,拉着蔡瑾道:“陛下会召见你,会问你些情况。关于董氏,夷灭三族,无一生还。至于你为何会晚回,则是率队安葬董氏族人去了。”
“我还以为你们真会说我是百人斩,挨了八十一刀回家养伤去了呢。”
听着太史慈的嘱咐,蔡瑾忍不住笑了起来。
“百人斩?那也得给你机会不是?我们这么多虎贲卫都是摆设,看着你一个人上去与人厮杀?”
太史慈摇了摇头,看到有中黄门出来,便说道:“答话时谨言慎言,里面站着的一群,可全都是老人精。”
“嗯,放心。”
蔡瑾点了点头,笑道:“你别忘了我师公是谁,那可有谚语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的胡太傅。论中庸之道,谁能比得上我们蔡家的真传?”
“嘿,别说,我还真忘了。”太史慈失笑道。
那个中黄门并未理会蔡瑾,而是叫了另一个官员入殿。
片刻后,那个官员便满面红光的退了出来,又急急忙忙的离去。
看得出来,应该是得到了让他很满意的嘉奖。
随后,便有一个中常侍跟了出来,扯着公鸭嗓子喊道:“谁是蔡中郎的公子,光禄蔡仆射呀?”
有认识蔡瑾的人,便纷纷转头望来。
可那中常侍却和眼盲一样,依然是瞪着那双老眼望天,也不知是不是担心遭雷劈。
蔡瑾整理了一下服饰,在送董白回家的时候已经换上了左仆射的官服。
将蓑衣脱下交给太史慈,跟着中常侍入了未央殿,便立刻迎来了几十个年过半百的老头们的注视。
这种压迫力,即便是前世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时都没感受过。
这些老头,都不是普通的老头,是站在整个大汉帝国最顶层的老头。
蔡瑾走进未央殿,就觉得有些紧张,双腿都有点哆嗦。
这种场面,一般人几辈子都不会经历。
在大殿的上方,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
而他,就是这大汉帝国尊贵,却又最悲催的小皇帝,刘协。
应答小皇帝和大臣问话的蔡瑾,并不知道在旁边的偏殿上,万年公主正探头探脑的望来。
在这大殿上,最活跃的人,话最多的人,极力表现的人,就是司徒王允。
如此表现,不就是想要手握实权么?
蔡瑾一边答着话,一边在心里冷笑,偏就不让你得逞。
问答完毕后,王允便说道:“光禄左仆射蔡瑾,在此讨董一事中,以身涉险,藏于董卓身边,伺机诛杀国贼,当为首功之臣。臣以为,当以擢升三级,为五官中郎将一职。但念其年纪尚轻,其父也只是同为中郎将,所以建议改迁太中大夫,以添其经验,多一些历练。”
太中大夫掌议论,也就是能够谏言。
无固定员人数,亦无固定职务,只依皇帝诏命行事。
说得好听,多增长一些经验和历练。
可实际上,这就是个能在殿上旁听的闲职。
这王允,压根就没安好心啊。
第45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