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粗略估计有几百人,现在在打桩子,有些人在用油布撑起来遮阳伞,划定小摊位,给百姓租赁,做些小本买卖。
      “夫君,你这是从哪里招来这么多的工人?”林一一瞧见码头后方空地上也有人在打地基,粗略估计也有几百个人,还有运木材、运石料的,这一个施工队不得千人起步啊?
      “有些佃户不愿再种田了,就挪过来打散工了,还招了一百个妇女煮餐食。”谢长惟指着远处搭起来的临时篷房道,“瞧见了吗?就在那边,有人供凉茶,有人供白水,每日两餐供应。”
      “还是夫君想得周到。”林一一拍了拍他的肩膀,跟她平日拍大宝小宝脑袋瓜的感觉如出一辙。
      “这些人都是按照你的图纸来建屋子的,在码头边上建楼房做客栈我能理解,但是为什么要建这么多呢?”
      “这叫商业集合体,瞧见码头上那些小摊子了吗?那是给平日里卖点小吃食、小玩意的寻常百姓准备的,客人们买了就走,摊贩们随时收摊,无论是客人还是摊贩都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那边的租金是五日收一次的。”
      她又指着距离码头很近的几十户店面道,“那是给寻常入驻的商户准备的,可以摆几张桌子供客人坐下休息,有个比较舒适的环境能够好好挑选货物的,相对稳定,租金是一月一收的;后头那条满是两到五层建筑的街道,是给有较高消费需求、有闲暇时间逛逛的客户准备的,相对的也会选择一些大的商家入驻,给那些大户人家准备的,主要是开像客栈、酒楼还有些休闲的场所,这些楼可不是用钱能买下来的,要用地来换。”
      以地置产这个概念是从谢长惟那里来的,她觉得把土地还给农民这个概念很好,趁现在赶紧从大户手里多扣一些出来。
      当然现在花这么大力气去建设码头也是为了给更多人一个岗位,这么大的建筑工程,就算有千把个工人也得忙活上一个月。
      一个月后,夏税就要收了,新粮入库,陈粮就可以进酒厂大规模的生产了;红薯马上也丰收了,粉条厂也要做起来;甚至织布、染布厂也需要扩张,因为工具的落后,就需要大量的人手,这就业机会不就排山倒海得来了!
      谢长惟的脑回路显然不跟她在一个频道上,他只知道现在他娘子很支持他的想法,高兴地不得了。
      “我觉得可行,等地方建好以后,每一栋楼都标出来能兑换的固定的田产数额,开个招商会,让那些人自己竞标得了。”谢长惟想了想,“那曹家被抄以后还有好几百个铺面,都可以这么办!在南阳郡各地都这么办!”
      重点现在缺的是人手,为了处理曹家那几万亩的田,田产也不是都在周边,还有些偏远县城,陆郡守现在能派出去的人已经全派出去了,现在县衙里识字的都不见了,整日只有那些衙役咋咋呼呼。甚至,最会咋呼的衙役都派出去干活,解决燃眉之急了。
      他目光所及之处就是刚刚跟来的两个小官吏,码头建成还需要一段时间,能识字的、能干活的千万不要闲着!
      那两个小官吏还在后头奋笔疾书,丝毫没有发觉自己被狼盯上了,马上就要开始无尽出公差的日子。
      万恶的资本家!

第279章 码头经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