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立国百余年,修养生息,抚以前朝战乱之痛,时至今日,不过四百多万户,两千万人口。
在这两千多万人中,饱学之士不过万余,除去官员与世家子弟,不过千余人,而其中五成尽在弘文馆内。
这些寒门学子来自大夏的各处,十几年苦读让他们从各地县学,府学脱颖而出,怀中揣着师长的举荐信,全家几年的收入和满腹的理想来到京城。而后又进入弘文馆学习三年只为了前年夏朝的科举。只是很不巧一头撞到了国丧之上。
在这年节的第五日,到处都是热热闹闹欢庆之态。自然弘文馆内也不例外,相熟的学子成群而聚,挤出钱财买了一些酒菜,也算是庆祝了。
至于为什么不回家,那又回归到钱财的问题了。京城大但居不易,虽然弘文馆内有对这些学子的补助,但光是吃住两字就兜不住,更不要提那笔墨纸砚和书本文章等等。
这些寒门子弟身后的家庭本就贫寒,如今供了这些学子二三年,更是入不敷出。科举延后,每多一日便是多煎熬一日。
弘文馆祭酒颜文川先生正扶着栏杆在高处望着这些学生,神情略微有些复杂。昨日夜收到了一封帖子,是新镇东旭王发来,说是今日要来弦文馆纳贤招士,这倒是让颜先生很奇怪。
以往的镇边王多是与世家相合,一方执军令,一方行官场,把辖下的封地抓的死死的。这位新上任的王爷可是王家嫡亲要人不去王家要反倒来弘文馆,着实可笑。颜先生想了又想,还是下定了决心。
骆白,张士文,齐宣三人依次到来,站在颜文川的身后。
“招你等三人前来,有问题要问,今夜镇东王赵旭将前来弘文馆招贤纳士,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颜文川转身询问,三人相互对视,有些惊讶,镇边王的橄榄枝?
齐宣看着身旁沉默的两人,率先开口:“颜师,如今镇东王府初创,必然缺少各种府官,但空位虽多,却无一是我想要的。弟子苦读十载,为治国安民,可不做那王府门下。”
颜文川闻言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其余两人。
张士文则有些迟疑:“颜师,弟子与齐兄的见解有所不同,不久前东境叛乱,其麾下官员损失严重,镇东王此次前来也可能是来聘请我等做县官,若是如此,弟子愿往。”
颜文川还未说什么,一旁的齐宣就笑了,说道:“县官?四境之中的县官,城守,府君有哪一个不是世家的人?就算镇东王愿意,麾下的世家也肯?”
张士文出言辩驳:“因为年礼那档子事,如今东境必有战火,就算做不了县官,也可在军中取一份官职,从好过在这空耗!”
“你怎么能这么……”
颜文川重重的拍了一下护栏,说道:“勿要争吵!骆文,你的看法呢?”
骆文此时有些挣扎又见颜文川出言询问,不禁流露出些苦色。
颜文川久不闻声,于是说道:“无妨,有什么说什么便是。”
第34章 弘文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