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吧?”
他说完骑上自行车走了。
顾雨晨脑袋还有点发懵,什么舔狗?什么备胎?这些词好一会儿才想明白。
什么我坐在横梁上硌得慌?
呸!这臭小子说老娘屁股小!
于东青准备把课余时间都用到蹭课上,他到处搜集各种专业的课程表,不只是大一的,还有大二大三的,甚至是隔壁华清大学的。
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下一步的创业拓展自己的知识。他图谋的行业比较多,到各专业去蹭课,方便收罗专业不同的小弟,自己也多了解一些其它专业知识,更利于以后的布局。
燕京大学和华清大学里哪些教授是大牛,哪些课程是值得他花时间去听的,他心里也都非常清楚。
这辆简配自行车帮了于东青的大忙,开学一周时间,就带着他走遍了燕京大学和华清大学。
于东青和他的简配自行车一时间成了一道风景,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至于还有一些人跟着学习,把自己的自行车也拆除了很多零件,但很难模仿出那种行色匆匆简约到极致的神韵。
在于东青为进一步创业蹭课打基础的时候,他在老家夏湾的创业项目——好乐佳食品加工厂在黄俊海的带领下快速发展着。
这天,于东青收到了黄俊海的一封信。
已经在江宁和申海两地找到了合适的经销商,现在生产压力很大。幸亏职工们干劲很大,想了各种办法增加产能,才勉强可以应付。
建设新厂扩大产能的计划,已经迫在眉睫。在于东青去燕京的那一天,黄俊海就去找了罗福田,商量批地新建加工厂的事情。
现在看来,批地建新厂倒不是很难的事情,问题是镇政府意见不统一。有些人看到食品加工厂红火起来以后心里不忿,觉得当初签的承包合同公家太吃亏。承包者拿大头占百分之七十的利润太多了,何况还免收一年承包费。
罗福田也有很大的压力,在跟黄俊海沟通批地的时候,几次提到重新签订承包合同的事情。
黄俊海在信中说道,离开政府的支持企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他比较倾向于让出一些利益,问于东青有什么意见。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于东青当初就预料到的,他不是特别在意眼下的这点利益,否则也不会用产权不明的承包方式创业了。
现在某些人还只是考虑利润分配问题,很快就会插手企业的经营事务了。
在这个意义上,于东青也是被某些人当枪使了,跟顾雨晨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于东青看来,这次创业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些人才,为以后进一步创业打基础。
当然,能积累一些资本更好。现在看来,即便能分得一杯羹,也会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足以满足他下一步的计划。
于东青给黄俊海写了回信,他充分尊重黄俊海的意见,自己不在夏湾,企业的事情就由他来决定。
经过半年时间的历练,好乐佳会出现一批能干年轻人,肯定有愿意跟着自己创业的。寒假回家的时候,就可以开展下一步创业计划了。
所以,在寒假前搞到一笔资金,满足下一步创业的需求,就成了于东青迫在眉睫的事情。
第30章 被当枪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