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侯府赘婿入狱的事传得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废物就是废物,累得侯府受牵连,本就走下坡路的定北候府,这下就更难翻身了。
也有人因为这件事对李念大为改观,说李念一介书生却有武人尚武之风,面对景国蛮人欺辱武朝子民时时毫不退缩的行为,不仅不应该受到惩戒,还应受到嘉奖。
舆情汹涌。
不可否认的是,李念继入赘侯府之后,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
“听说那李念乃文曲星转世,中秋佳节时一连赋诗三首,首首佳作。尤其那首叫做《水调歌头》的,更是被花魁顾轻歌改编成唱曲,成为琉璃舫压轴的曲目。”
“你那算什么。大学士丁芫博大闹礼部,将礼部尚书骂的那叫个狗血淋头。”
“真有此事。就在昨夜,消息早传开了。”
“大学士如何会为李念出头?”
“你有没有孩子在蒙学?”
“有啊。”
“那《三字经》总该知道吧?”
“那如何不知。自家顽劣子,自从背了一段时间《三字经》后,竟然给知道把他最喜欢的吃食分给娘亲,这事问起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读了《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这才懂得礼让,学会了孝敬父母。老哥有所不知啊,我家那口子,当场就哭的稀里哗啦的。”
“你还不知道吧,《三字经》便是李念所著。大学士与祭酒只是帮着完善经史典故,只不过李念想着自己一介赘婿身份,怕世人有成见,遂坚持不肯署名。”
“当真?”
“当然是真的。大学士是何等人物,亲口说的话如何能有错?”
“两位这话鄙人不敢苟同。”
“你什么意思?”
“想那辽国如今势大,一路兵锋直指景国东境,另一路则陈兵我朝北城关外。这等危机关头,两国联盟抗辽才是最佳国策。又怎能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婢女以及一个废物般的赘婿,而损害与景国之间的关系?
即便那赘婿有几分诗才,但与将整个武朝陷入危境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哪里需要争论?
景国蛮族凶残,难道辽国那荒芜之地出来的人就和善不成?不怕告诉你们内部消息,北城关定北军主帅,忠武将军王猛,便是因为侯府的关系擅离职守,被贼人伏击身受重伤,昏迷不醒,听说能不能活都不确定。
倘若北城关失守,辽西路直面兵锋,届时得有多少无辜百姓死于非命?又有多少人流连失所妻离子散?”
。。。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短短几天内覆盖京都。
两股暗流在无形交锋。
首辅府邸。
礼部尚书陈学忠、刑部尚书冷厉端坐不语,等着首辅张宝林开口。
茶盅早已没了热气。
“首辅大人,您倒是说句话啊。”
礼部尚书陈学忠终于忍不住开口。
“如今那景国占了理,不依不饶的,整日便在外事驿馆内吵闹,眼看着就要弹压不住了。这若是又闹出事来,下官丢脸事小,耽误首辅大人合众连横之策事大啊。”
“春花,给两位大人换杯热茶。”
张宝林终于开口。
“老太君出府了。”
“那又如何?”陈学忠愣了愣问道。
“是啊,太久了。久到世人都忘了。”
张宝林魏然叹息。
“首辅大人可是说的老太君当年率领一百府兵硬生生挫败景国渗透之战?”
冷厉说道。
“当年之战你们未亲眼目睹。时年,文皇还在襁褓中,柳杨氏单枪匹马,硬生生在乱军中救出文皇杀出重围,又据皇城内城坚守一日一夜,这才等到老侯爷带着禁军赶到。
那一战,才是奠定侯府的基石之战。
想
第28章 老太君在行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