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1章 御史台清查行动[1/2页]

赘婿:开局被绑进侯府 逆风百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武沐特旨,许李念与杨志远上朝会。
      西宁边军粮饷与甲兵修缮费用可能被贪墨的消息,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二十万边军的粮饷用度不是小数目。
      甲兵失修,更直接导致战力下降。
      群臣争辩中,李念忽然有种荒谬的感觉。
      边军月俸竟然不足一贯?
      就算加上粮食、春冬军衣,满打满算,就算一贯钱吧。
      这什么概念?
      丰年时节,京都一石米的价格都到了四五百文,只要不是太懒,大多数人月入三贯并无多大困难。
      这可是边军。
      戍边的主力,竟然一贯钱都没有?
      再加上克扣,贪墨,到手的能有几许?
      李念实在无法想象,这样的边军能有多少战力?
      武朝号称雄兵一百五十万,每年国库用度近六成开支在庞大的军伍身上,真实战力又是如何,李念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
      “六十万禁军,四十万边军,五十万乡兵,每年用度皆有定数,这已是户部尽最大所能调度而来,贪墨一处便有一处窟窿。更别提吃空饷,倒卖军资之事。
      皇上,大战将启,军伍整顿、肃清之事,刻不容缓。”
      刘炳坤的话让李念愈发的不可思议。
      杨志远小声给李念解释着为何武朝常备军要维持在这个规模,盖因辽、景施行征召制,但凡年满十周的男儿净皆登记在册,满十五自动获军籍,战时扩军速度极快。
      武朝倘若不维持这个规模的军伍数量,根本无法应对两个虎视眈眈的邻居。
      禁军实力最强,是战时的绝对主力。
      当年的定北侯府、宁西公府,正是各领十万禁军为基,这才有了战力。
      “御史台赵德光何在?”
      “老臣在。。。”
      昏昏欲睡的赵德光瞬间来了精神。
      “着御史台监察各路边军、乡兵俸禄、粮仓、甲兵、一应事务。”
      “皇上,臣以为,兹事体大,御史台一台之力无法快速完成,当以户部、兵部、刑部、吏部联合监察方为妥当。”
      首辅张宝林出列说道。
      武沐想了想说道:“准。”
      “有事奏事,无事退朝。。。”
      五公公拉长的声音中,群臣山呼万岁。
      “平思随朕来。”
      正与杨志远准备回返的李念被喊住。
      “表兄先回府吧。”
      李念无奈道。
      ......
      御书房。
      “坐。”
      “谢皇上。”
      五公公很自觉的屏退左右,带上御书房的门。
      “平思可怨朕?”
      “草民不知皇上何意?”
      “不论是三大工坊还是杀敌之功,还有那八石粮种之事,都于朕之天下裨益良多,朕却连你一个爵位都无法赐下。”
      “皇上,草民以为,此正是皇上圣明之处。
      草民以为,朝廷之所以为朝廷,正是因为君臣有商有量,权力分散,各司其职,这才不至于因一个人的失误而导致不可挽回之错。
      便如今日殿上张首辅提出三部会同御史台共察窝案一样。
      正所谓,一人为私,两人为公嘛。”
      李念对爵位无所谓,自然不会在这事上恶心皇上,更何况,自己闹了宁国公府,闹了誉王府,皇上也只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你能如此想,朕心甚慰。”
      武沐亲自为李念斟茶。
      “这如何敢当,草民惶恐。”<

第131章 御史台清查行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