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芽两叶,分开炒制,卖给富贵人家。采摘不及的就做粗茶,走大众化,卖给普通百姓。
她把自己的想法跟田氏细细说了,等制成了给村里人普及这个采摘步骤,建个作坊收了茶叶自己炒制,以后到县里开个茶楼或是专供所有茶楼都不错。
柳芽儿在前面挑嫩芽采,郭氏采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田氏随后采一芽三叶四叶的。
这样速度慢一些,但采过的地方薅的干干净净。茶叶长势快,过两三天就又能长一茬。
晚饭的时候,柳老头喊村长、族长并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家里吃饭,饭后一起商讨致富之路。
双色馒头,肉馅儿包子,色泽红亮的麦酱烧肉,清炒白菜……几位老人看的目不暇接,吃了几十年的水煮,哪里见过这样的美味佳肴。尽管几位老人尽力克制,少吃些给主人省粮,可还是在柳老爷子的热情和美食的双重诱惑下败下阵来,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今日油水吃的太足,怕众人吃坏肚子,田氏还在饭后给众人泡了一大壶浓茶解腻。
吃完饭正式商议,柳老头将今日采的三种茶拿出来,就着月色和昏暗的油灯先后分三锅炒制。
炒好后的三种茶对比明显,用开水冲泡后,毛尖有嫩香兼些许毫香,一芽一叶次之,一芽二叶递减。
粗茶与这精制嫩茶一比高下立判,可惜山脉不高,与那顶级好茶自然没法比,但比之前一锅炒要强不知多少。
柳老头说今后村里茶叶按这种方式采摘,然后我们出钱收上来,挑几个熟手炒制,卖到县城,府城或更远的地方。
几位老人纷纷点头,这主意好,有人收鲜茶,有人炒制,只要各家各户采了立即就可以卖钱。也省去自己炒制和送去镇上卖的时间,大家伙定会乐意。
商定具体收茶价格,又定下炒茶的人选及工钱。若是之前没人会信柳家能拿出这么多钱,一顿饭还不足以让他们下这么大决心。
田氏直接拿出了二十两银票并几串铜钱给村长和族老用来张罗人手,看得见的真金白银才能让人信服。
几位老人心里犯嘀咕,这两天卖鱼居然能挣这许多钱?他们不信,破家值万贯,只怕是故去的那位老太太留下的家底,那才是个有真本事的。
商议到半夜,几位老人才意犹未尽的踩着月色归家。四月初的峨眉月并不算多明亮,可在几位老人心里今晚的月色比任何时候都要亮,照着他们的小村庄亮堂堂的。
次日一早,村里家家户户都因为采茶的事沸腾了。
柳芽儿觉得时间紧任务重,自家人口少,不能把人力时间都耗在洗衣喂猪这些日常琐事中。
索性请了村里的妇人帮忙捎带着做些家务,自家人各干各的活。
柳芽儿找了昨日会竹艺的伯伯定制了好多种工具,古代铁矿属于朝廷管制,她目前还没路子打铁器,只能用竹制代替。
一个简易打蛋器,一些更大更好的蒸笼……
在她的连说带比划、地上涂涂改改轮番轰炸下,柳二伯才总算知道了个大概,成品如何还得慢慢修改。
第14章 美食篇(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