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上门问诊的钱是二十文,药钱却要二两银子,这还只是十天的药,只是大夫也说了,十日后复诊,若是调理的好,方子会越换越便宜些的。
董氏问了大概得要多少,大夫捏着胡子算了算道:“半年最起码三十两银子还是要的。”
沈河从十五岁起,一个月就有五百文的工钱,一年六两银子,十年也有七十两,加上回家以后,十里八乡活计不少做,那老两口手上应当也不少抓银钱。
大家没多问,只将这账都算在了沈家头上,倒是刚好昨儿个的野猪卖出来了三贯铜钱,万银根拿出来,董氏拿了两贯铜钱给了黄三郎去抓药,剩下一贯没拿,这是大姑爷应得的,不当自家拿。
送走大夫,于氏看了看天色道:“大嫂帮我摘些葱来,我摊些葱花饼吧,那个做着快些。”家里一下来了这么多人,早食剩下的就不够吃了。
“成。”陈氏应了一声就出了堂屋。
于氏拿起黄三郎留在堂屋桌上的沈河的卖身契道:“娘,下午我跟您一道去,要去请里正,大嫂指定也要跟着,家里......”
“我在家呢~”包氏笑道。
“那我让子南带着青儿,麻烦弟妹带着红儿和圆圆一道歇晌,我们去去就回。”于氏是真的不太放心包氏,感觉自家三岁半的儿子都比她靠谱些。
自己好歹是秀才家的闺女,父亲又是镇上唯一的教书先生,这十里八乡的读书人见着了,总还有个面子叫声师姐的,自家捏着卖身契,说话之间条理清楚些,也不必怕三两句话不对,在那掰扯上,自家吃亏了,所以没有别的法子,只能尽量早点回来便是。
包氏却信誓旦旦的点头应承,完全没有认知到自己一点不靠谱的形象。
牛车本来就慢,一百多里路,愣是从晌午走到太阳西斜,优哉游哉的黄老爹路过陈家村时,就见亲家大哥陈大宝坐在村口的大榆钱树下眉飞色舞的跟人唠嗑。
“哟,亲家叔,您可算是回来了,赶紧家去,您家里出大事儿啦!”
“他大舅哥,啥事儿啊?”黄老爹一脸懵。
自家亲妹子拎着鸡蛋野兔来村里找三叔公去帮忙,陈大宝一家子哪能不知道,这会儿是农闲时候,听说了事儿,当下就抄着扁担跟着一起去了,那一家子就黄三郎一个男丁,两个姑爷总不能动手吧,还是得娘家兄弟多才行,咱老陈家就是有人。
之前搁着唠嗑就是唠这事儿,听黄老爹问起,立马有板有眼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最后竖着大拇指来一句:“你家老二媳妇是这个,忒是个文化人,硬是说的人家一句都驳不了,最后那沈家还卖了四亩地才凑上八十两银子给拿回来了,都没要动手。”
黄老爹听得一愣一愣的,整明白咋回事儿后,挥着鞭子赶着牛就往村里走,后头陈大宝还安慰的扬声道:“没事儿,没事儿啊,我们都问了,小姑子没大碍。”
“谢谢您嘞。”黄老爹头也不回,绝尘而去。
家里头,黄彩彩也拉着包氏的手在那说得绘声绘色,自家这小弟妹,懒是懒了点,可人家本来就是大小姐,馋是馋了点,可人家也没挑三拣四。
第11章 落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