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吃午食的时候,沈河看着院里摊晾了好几日都没干的菌子,跟董氏商量道:“娘,你看咱们倒座房那头能不能盘个炕或者火墙?烧起来了,能将这些菌子都烘干,正屋这头也暖和,菌子房也不用单独再生火盆了。”
“成,明儿三郎去问问,咱们这头能不能找着会盘炕的师傅,就怕没人会弄。”董氏道。
“应当有的,大表哥前阵子给前头白老爷家做活,听说是很精细的修了火墙的。”
白老爷是这十里八乡最大的地主,就是之前董平做活儿的人家。
“那能行,你让他找了人来忙两天。”董氏道。
这个地界很少有人做炕的,只有那富贵人家舍得做火墙。
董氏盘算着:自家倒座是在老正院背面加盖的,盘炕还行,火墙估计玄。
“诶!我吃完就去。”黄三郎道。
现在天黑的早了,黄大郎走后,家里人手实在没法伐木,沈河便又开始对外收木料,半尺粗的五文钱,一尺粗的十五文,两尺粗的五十文。
周边村里人好些年轻人都进山或者去了隔壁安家镇,留下的都是年纪大些的或是半大孩子,大木料几乎收不到,小木料倒是日日都有人送来。
修下来的枝桠不老少,家里今年柴禾是真的不缺了,所以沈河才有底气想着弄炕头火墙,冬日里总会舒坦些。
董平前头工程刚完工,最近也就是入冬之前修修屋顶补补围墙的小活,所以来的很快。
他见过董安带回去的图纸,所以听了黄三郎的意思,虽是第一次来新宅,却也心里有了打算。
只是进门还是问了一句:“小姑,打算怎么整?”
董氏道:“你看看能怎么整?早先也没想起来。”
沈河道:“大表哥,我带你看看地儿去。”
董平闻言,便知道小表妹夫有想法,便点头道:“成,走!”
沈河带着董平到了天井看了看位置,又到倒座看了看位置道:“这最东边一间本来是留做熏房的,要是能做火墙,我就想着把这里做炕头,要是做不了火墙只能做炕,那就做正屋后面这三间,这里本来做了大通间是想做仓房的,要盘了炕倒也行,就是柴禾搬着不大方便。”
语气里,自然是更希望能做火墙。
“要是做火墙的话,那头前那屋得拆,中间的墙也得拆一些重新砌。”
这时候的青砖房用的还是粘土砌起来的,所以拆得倒也快,而且倒座这边背靠着正屋,本身墙面只需要拆了重新砌一下空出烟道来就行。
沈河一听感觉有谱便又道:“若是这屋要拆,炕头就这样放,回头过了冬日将烟道堵上,也不耽误做熏房。”
董平闻言点点头,跟着他去了正屋道:“要弄也快,倒座房会小些,需要空出烟道来,青砖也不用补多少,就是废些人手,估摸着两日做完的话,得用上十六个人,工钱二两,材料一两,供一顿午饭。”
“成,那就弄。”董氏道。
“那我明儿一早带人带料过来。”董平道。
“老二家的,你拿两个熏肚给你表哥带回去,你坐会儿,我去拿银钱给你。”董氏起身回屋。
第33章 天凉好个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