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俩这样忙着,董氏反而不着急了,秋收结束,菌子房盖好,也没再打算着找人来开荒,只催着黄老爹和黄大郎进山找药材去。
      家里就这么多人手,不是忙这头,就是忙那头,黄老爹和黄大郎不在家,感觉生产力着实低下了不少。
      沈河一房都在围着菌子房忙,那小小的长石片按照戚光的指示给镶在了屋顶的瓦片上聚焦,那一小汪的水很快就沸腾开来漂出烟雾。
      戚光知道了作用,不免失笑,到底还是提醒沈河道:“高高的把这束光围起来,否则碰一下就会灼伤到骨头。”
      沈河吓了一跳,赶紧去编了竹篾过来,这样又能遮挡,也不影响水汽透出。
      董氏就围着灶台,家里吃上了香甜的新米饭,炒菜烧鱼汤那是顿顿都得收拾,一顿的功夫都省不了。
      于氏则在院里一门心思的带着几个孩子。
      陈氏请了陈亮来帮忙筛稻米的粮种,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谷子若是打成大米,亩产竟然有七百斤。
      陈亮想帮铺子里收一些,却被陈氏拒绝了:“堂哥,就按照三十文的价格,你先让咱们族里看看要多少直接分去。”
      陈亮闻言,也明白了这个道理,铺子里赚十文钱一斤也不是自己的,可种到地里就不一回事儿了,闻言便点了头。
      董氏听陈氏回来说了,知道筛出了一千四百斤粮种,也很高兴,这可是谷子,三十文一斤,核成纯大米就得七十文,能卖粮种自然是最划算的。
      自家留了二百斤,又让黄三郎去村长那头知会一声。
      剩下的粮种,陈家村拿走一千斤,村长家拿走二百斤,这就是宗族村和杂姓村的差距,说不来好坏,只是到底不一样。
      真到了八月底收苞米的时候,还是中午不睡觉团出马,两个小人儿抓着杆子收,黄三郎拉沤肥,林管家犁地,连着忙了六七日才算完。
      董氏搓着苞米杆子道:“这眼看着就该下冬小麦了吧。”
      “嗯!我娘家那头说十一二的时候下种,到时候我爹他们来帮忙。”陈氏道。
      村里拿到这么高产的水稻种,大家都说是陈老爹闺女嫁的得力,陈老爹得意的不得了,特特意的来了一趟。
      知道黄老爹上山去了,就说过来帮忙。
      “不用陈爷爷来帮忙,我有办法,到时候大伯母帮我泡好小麦就行了。”
      “哦?”
      “让沈河给打了个仓斗车,到时候牛拉着就能下种。”黄萍萍笑道。
      菌子房忙完以后,沈河就在忙这事儿。
      “哦!就那后院那带桶的板车是吧?那咋还系着麻绳呢?”
      “那是覆土的板,前面种子下地了,后头的板平平的刮过去就覆好了土。”黄萍萍解释道。
      “那明年咱还能多开点地!”董氏笑道,这家里收拾地的设备都成套了,感觉活儿都不够干。
      “能成,昨儿沈河那头做完播种仓,今儿又在打架子了。”
      “啥架子?”董氏问道。
      “犁,说是犁耙,看着很大,上面还有个凳子能坐着,说是赶牛就行,戚老爷那头在打犁刀,说是用铁的,一架子能装五十一个犁刀

第106章 粮种卖光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