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哪,一年两季粮食,庄子上没有佃户,都是捏了死契的下人,一年卖白面大约八百两的出息,嚼用三百五十两左右,还能收益四百五十两左右。”
“那也行吧,倒是省的家里再操心贴补了,这些个我又不懂,你管着吧,收益够供读书就行,能有剩下的就先放着。”
于氏抿了抿唇,想到自己已经四个月的身孕,还是没说别的,点了点头就回前院了。
二房一回来,家里学习的氛围越发浓郁,孩子们全聚到了一块儿,前院彻底热闹了起来。
黄圆圆则是贴着墙角走猫步的早出晚归,死活不爱读书,谁也拿她没辙。
沈红和黄萍萍日日都忙在菌子房,有了热蒸汽,菌丝培养的氛围空前的好,每日要分盆,采摘,清洗,烘干,入仓。
沈河抽着空帮菌子房做各种工具,黄老爹和黄大郎则是打猎做饭两不误,黄三郎就成了碳窑的常驻人口。
林管家和崔大夫照看吴胤轩,等闲也不大出来了。
黄圆圆每日上西坡找冬笋的时候,顺手把这头的树木也都收起来,这个缓坡自家都买下了,这一片竹林子没必要动,家里竹子用的不老少,还能吃到好些笋子,所以只把大树收了,让竹林可以慢慢长得更密些,就能一直供上用,烧炭也是能用上的。
石头只收拾了大块的,小些的便没有管,树则是避着人直接从菌子房北边绕去碳窑放下。
腊八,喝了咸排腊八粥,黄圆圆又出门了。
一个人往南坡上去,收石头,收木料,到了时间,便又绕着圈儿的去卸货。
南坡很大,大大小小的树木和石头真的是非常多,远不是像西坡那般,不过几日就能完工。
家里实在是热闹得紧,只黄圆圆好似沉默了下来,每日不管刮风下雨,都自顾自的把事情按部就班的做着,到家简单洗洗就睡了,连小坚强最近都不在,一个劲要黏着包氏睡。
哪怕灶上做什么,今日吃什么,都有好多孩子叽叽喳喳的围着黄大郎转。
黄圆圆有些茫然,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孤独且漫长。
腊月二十三,窑口停工了。
黄老爹让黄圆圆不用再每日收树回来了。
黄圆圆点点头回屋。
“这孩子怎么了?看着一点精气神都没有!”黄老爹疑惑。
“每日都收冬笋收树去,拦也拦不住,家里忙忙闹闹的,也没人有空陪她,倒像是一下子大了似的。”董氏也说不明白。
“是大了,来年都六岁了。”黄老爹也没在意。
大扫除,贴对联,守岁拜年,走亲访友。
正月初十,黄二郎就离家又往府城去了。
于家两口子也告辞回了镇上。
开过了年,碳窑生意就下来了,不必不停歇的烧,黄圆圆便不收树了,只清理石头。
“圆圆,今儿别去了,下午咱们捏汤圆儿吃。”于氏道。
“要去。”黄圆圆吃过午食,穿上外套,便又出了门。
“这孩子魔怔了?”连最迟钝的黄三郎都察觉到了哪里不太对。
“前阵子吵着她了?”于氏猜测道。
第117章 孤单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