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确实,搞得还可以,村子建的如何了?”
“先紧着修路建镇子,村里头逐步在建,我们路过好些地方都还没建好,是从北往南建,就陈里正分到的那个镇上刚完工。
村子月底左右完工,这会儿还没排到进人,大耕也得排队,先紧着北边的镇子村里都住满才轮到。
再往南的镇子,都还没完全建好,其他县里抽调里正过去,每个县过去十个里正,这是硬指标,这会儿后头的还没到呢。
北边我去看了看,粮种基本都下地了,劳力也在一个镇一个镇的往南边迁。”
“哦!这倒是也安排的紧凑。”吴胤轩点头。
“我们从灌县直接到远山县往北,一共也就一百五十多里地,说是整条线上,下个月月底之前,都必须完工。”
“七月底,那苞米都能种上一季,辛苦了。”吴胤轩算了算,点头,而后就回正院打坐了,这时辰不打坐不行,困的慌。
黄圆圆则是坐定就给阿信传话,还得沤肥,这地里头,这时候还能覆上一遍,等到收了苞米再犁上两遍才行种小麦。
天亮堂起来,黄大郎到陈家村,得到了空前的热情,他这会儿代表的就是陈里正大族长,他给陈家村晒谷场上咔咔把当地的情况和陈里正的意思一说。
这头粮种能带就带,那头苞米都是新粮种,小麦的粮种不一定能走,地太瘦,咋咋咋的一说。
总而言之,你们要是想把家里的小麦种带去,我老黄家别的忙帮不上,沤肥管够。
说完这事儿,就拉扯着老丈人说地和牛犁的事儿去了,明摆着这是家里头事,没法带着一个村玩儿。
等黄大郎走了,好些人就自己个儿拿着地契找陈老爹来了,永业田六两,荒地四两就四两,能换牛和犁排都行,就怕后头想换也没有,就那么多,谁家都有一个小伙子跟着农忙时候去给人犁地,哪里能不知道数?
他们还真不知道数,这玩意儿,黄圆圆完全懂结构,拍拍手就能给您整出乌金的来。
可实际情况就是,那头也上了新粮种,这头地里稻子收完,要走的人家不可能把粮种留下了,明年还不知道啥光景。
不留粮种,那地就卖不出这个价儿,还不如赶紧上那头抢地去,抢着多少都是收成,还是自家的铺子里卖,咋还能更合适嘞。
陈里正家媳妇儿听了音,第一个就把地契送过去了,那都啥也不用说,回家紧着收拾吧。
谁家都是爱走不走都行,他们家不可能不走。
家里头,吃过早食,大东就回来了,于氏给带回来五十万两的银票,厚厚的一打子信打开,意思这银钱十万两并不都是盈利,而是绸缎庄里收到的大额银票,周转用不上,就送回来,还有四十万两竟然都是木料铺子的收益。
大家都没咋整明白,按理说这木料铺子这时候不是应当往吐血那方向亏钱嘛?再往下看,明白了,这是光做大板家具制备下来的边角料都出了名,就有人特地老远过来挑木料来,齐齐整整的好木料,不是随便啥时候抓着钱都能买到的。
第287章 黄大郎回来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