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世面是真行,到了外头,咱也说不了那么多些,还跟人里正说,也不怕挨撅。”
“小孩子哪有那么多当说不当说的话。”陈氏笑眯眯,把最近家里头的事儿,压地,苞米播种机和起塘子那这个事儿都简单说了说,进了陈家村,才抿了嘴。
陈家村见黄大郎回来了,老爷子们招呼着一起到了晒谷场,让各家都端了桌椅板凳和饭菜来这头吃午食来。
愣是没让黄大郎一家子往陈老爹家屋子里走。
山不就我我就山,陈老爹一家子这也就到了晒谷场来。
黄大郎给大家伙儿说了那边的情况,村子都定了,统一都是一进七间的院子,一排排的修的齐整,到时候咋住都能住下,床铺桌椅都是咋分配的,不够的就从自家能带的带,不能带的去那头添置也能买到。
又说了出发的时辰,跟大家定好了时间,莫要耽误,辰时要到县里,酉时要到那边镇上,路上都带上干粮,没法歇脚。
出了县城还有一百五十里,牛都得拉东西,老人孩子能换换脚,青壮就只能腿着走。
陈家村这都算好的,大犁排带滚轮,上头能给装不少东西,多出来的牛架板车,老人孩子抱着细软也都能坐坐。
别的一道的人不见得有这些,路上想走快也不可能,时间都是卡的死死的,要不然就得半道上露宿。
这头算是一大顿的聚餐,吃过饭各家也不耽误,回家收拾车马行李去了。
其实大件儿都收的差不多了,没卖出钱儿的白契地里头能收的也都收光了,晒了菜干带去。
陈老爹家也收拾的差不多了,这才拉着黄大郎一起往家去。
“盖了二十亩地的猪舍,算是是这几个小家伙佃给他们姥爷,之所以盖,也是为着大家沤肥能松快些。
那头我托了人,把村里的地都细细的沤了三遍,到那做了垄量了地就能种,这是别的村没有的。
这时候种苞米,八月底能收,我到时候再想想法子弄沤肥,有多少就紧着种小麦,不够的也只能等开春再收拾,这路上前后二百多里地,着实没那么大能量。”黄大郎跟老丈人家兄弟老爷子说着话儿。
“猪和羊,我跟圆圆赶过去,明儿一道走,就是送到了地方,我们连夜都得回来,没法在那头多呆,这马车明儿二老和衙役一道坐坐,免得人家哪里不痛快还得给穿小鞋。”
众人连连点头。
“那边一个院子就九间正屋,西厢三间,东厢两间加一间蓬房,水井在蓬房里头,后院只三分菜地,整个村子不让乱种乱盖,小子们去了,一人都占上一间屋,不够就要新的,别挤着住,回头再盖屋都得申请统一建,还得再花钱,那都划不来了,这事儿特别是大舅子你们,都分开登记屋子,别抱团,亏的慌。”
“这?这能成?”
“咋不能?一排左右都是四十八间院子,这间的西厢和那间的东厢都是背靠背齐齐整整,不让像咱们这头这样前后左右的盖,要盖也得镇上派了工匠来统一盖,咱都住在一溜不就行了?非得挤着干啥?后头自己花钱,那一个小院可得四五十两银子。
要都分开了,桌椅板凳和铁锅都不用带,
第300章 山不就我我就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