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头早都睡了一觉开始打坐了,几人忙完回到东厢,简直香的么得命,黄大郎掀开大锅盛了牛脊骨,取了包子,先紧着给阿信吃酣畅了。
那么些活儿,阿信不来,就都是黄大郎干,他一个人再大的本事也搭不出来蓬房,这活儿非得两个力气足的人才能干,若是黄三郎这样的,上个梁都得上上下下十多个人才能行。
吴胤轩也没打坐,啃着包子跟黄圆圆一起看图纸,定下还有哪些地方要夯路的。
车马的轮子都是木轮,在泥地跑还好些,石头地虽干净,却也容易打滑,所以从仓房到牛这头还是夯土路。
每天都要走的路线修三尺宽的石头路,这是不管下雨啥的,不用一抬腿溅一裤管子的泥。
园子西边的草场只能用木头栅栏的蓬房,不然牛车就没法进出了。
把这些琐碎的细节调整敲定,黄大郎和阿信又结伴出去忙活了。
外头忙活完,天都已经蒙蒙亮了,黄圆圆送走阿信,便跟吴胤轩一起专心打起坐来。
黄彩彩他们要早起出门守铺子去,董氏和黄三郎也坐着牛车到了家门口,跟黄大郎打了照面,确实只点点头没说话。
轻手轻脚的前后一看,屋里头水也热着,烘房里也干燥着,这就能回来了。
黄三郎过去招呼大家回来,董氏则是出了西院们又给地里头溜达了一圈,去把菌子都给收拾好了才回。
吃过早食,黄圆圆和吴胤轩还是没啥劲儿,便被董氏赶回屋补眠去。
黄三郎带着坚强和小不点们就在屋前屋后检查什么树搬家搬到了哪里,还得惦记着日子吃呢。
黄大郎被董氏支使着,这果林子外边还得夯上一圈篱笆,意思这是俺们家有主的东西。
特别是黄圆圆种了巨菌草籽的地方,被董氏重点照顾,要不说这祖孙两最是亲密呢?抠都能抠到一个点儿上。
树林子有六丈,层叠掩印着不大看得清里头的样子。
不过村里人来人往的看着,想着那留出来的道儿,估摸着这家人能往村口搬,谁家有条件不乐意住村口,非得住村尾去?这都是正常人都会想着要搬的,那都不算稀奇。
黄圆圆睡醒起来吃了午食,趁着大中午没人乐意出门的功夫,给竹林子里头贼拉热乎的碳窑给搬过来了。
北边看过来还是那么个长些杂草的小馒头坡儿,南边却还有长长的一溜,碳窑是龙窑,比馒头窑长的多,龙头边上一溜的大锅里煮着纸浆,这么多大锅还都是从陈家村收来的,还别说,挺够用。
要不是因着草纸需要出处,黄圆圆是真不想折腾,所以一次性多做,能用上个一年半载的,糊弄过去就成。
昨儿黄昏头焖的,今儿黄昏头就能出窑,出了一窑碳,立马再填一窑进去烧。
这纸浆可不是一两日能熬透的。
吴胤轩和崔老头吃过午食就往西边去。
夯出来的一长溜晒谷场,有一截位置和玉带河都已经顶头碰了。
吴胤轩抬头东西两个方向看看,林子四周环绕着,中间只剩太阳湖的鸟林子,其他便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
第318章 人回来了,活干完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