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上啊?”董氏不大确定的问黄圆圆。
“能上,都能上,上头也能住,就是怕大家住不惯,所以还是留着院子。”黄圆圆解释道。
“我要去住~”坚强一听兴奋道。
“我也要我也要~”孩子们见到如此新奇的树屋,奔跑着就往树屋去了。
“诶?!这看着不咋牢靠,踩上去还挺稳当!”董氏跟着黄老爹从盘根错节间拾级而上,到了第一个如同桥梁般的枝丫上,提着心给自己挪到了树屋里头,坚强他们都已经率先到了。
树屋里没有任何桌子床架,只一个屋子,一个平台,脚下并不只是坚硬,还有木质特有的弹性,眺望湖面时,比在底下时,视野更宽阔些。
“你们这些小鬼往上头爬爬去!”黄大郎道。
他知道董氏和陈氏都有些恐高,便是偶尔住住,也只能住这离地不大远的屋子里头,所以就把熊孩子们往上头赶。
“好哒~冲啊~”坚强一马当先。
“冲啊~”三只紧随其后。
“我也去,唔~”蓝蓝着急了,她的腿太短,爬起来比较吃力。
“爷爷跟奶奶就在这,我带着蓝蓝往上走走。”黄圆圆道。
“好!小心些。”董氏点头。
“我们也再看看去~”黄大郎对陈氏道。
“嗯!”陈氏点头,被黄大郎一手抱着小不点,一手牵着她相携离去。
董氏不敢往下看,就盘膝坐在平台仰望着孩子们穿行在这枝繁叶茂间,心里没由来的满足极了。
“老头子,这是不是就是树大分枝?”董氏还分不清树大分枝和枝繁叶茂的区别,只觉得这些个字应当是差不多意思。
“那咱家能分的枝算着可不咋多。”黄老爹笑着坐在董氏身边仰头,伸出手摊放到董氏的膝头求牵手。
“啐!你个不要脸皮的老东西!”董氏打黄老爹。
“我可不老,你更是还小。”黄老爹一把便将她打来的手握住。
“胡话~”董氏虽觉得一把年纪了,还拉着手,怪不好意思的,却也没有再挣脱,黄老爹看着她仰头的侧颜,咧嘴笑了开来。
害怕生命漫长的不止是黄圆圆,他又何尝不是,董氏那些年,老的太快了,快的他不敢再修习了。
过日子啊,过的就是一个滋味。
没滋没味的,那是熬日子,不是过日子。
林欣儿帮黄圆圆抱着蓝蓝往大树上走,虽是第一次进洞天,却没有在轩海面前那般咋咋呼呼。
抿着唇只默默攀登观察着,眼波流转,却并非是扭着脑袋的东张西望。
修罗殿出身,又善于经营的人,怎么可能真正的跳脱。
在任务中游刃有余,对于未知探索时,更是本能的谨慎自持。
“别闹腾!赶紧睡!不睡就回宅子里睡去。”黄大郎把陈氏和小不点安置下来,站在底下仰头咆哮。
“睡睡睡~”小家伙们瞬间安静如鸡,似乎是在表演一秒入睡的特异功能似的。
黄大郎很满意,拍拍手进了树屋。
世界安静了,蓝蓝便也很快困顿起来。
黄圆圆抱着蓝蓝轻轻拍打着,小声开口道:“你可以四处转转,我们也并不是很能清楚修灵的路,都说绝世高手之所以绝世,便是一颗强者之心罢了。
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训练精神力是最正经的事儿。”黄圆圆刚出关就被崔老头拉着去买单,知道林欣儿来了,这会儿也是刚单独说上话。
林欣儿闻言,漾出一丝浅笑低声道:“已经很好了,多谢。”
黄圆圆点点头,摊手做出请便的姿势,林欣儿便出了树屋,在平台上顿了脚步看向壮阔的湖面和远山,才又拾级而下。
崔老头对小惊喜非常满意,那些药柜却没有使用,他如今自己洞天都能存储新鲜药材保持活性,倒也并不急需药柜了。
只出门将自己洞天中,今日换来的药材种进了药田,再把其他药材都细细的整理分株。
害怕巴扎过来递信儿找不着人,所以大家一般也都不会在洞天里长待,只歇过晌,便回到围屋继续上课。
黄圆圆去问了问崔老头的行程打算,崔老头想了想道:“我还是先尝试淬炼魂药,白城里,魂药最好换东西。”
黄圆圆点了点头,让大金带着传讯石和书信去给林二爷送去。
再由林二爷安排着往各地去送。
哪条线上哪些人需要配,总还是林二爷安排才妥帖。
顺便把家里要用的布料都给送回去。
南召这头,拿了两百个让巴扎的蓝蜂帮着跑一趟,给金庭和林晓都分别送去一百个。
她没打算接着等了,眼看都冬月初十了,别说没等来修罗族的消息,阿嬷也并没有出关。
南诏各地的石料很是丰富,陆陆续续的石料送到选石场,林欣儿也已经完全上手了,人手也陆陆续续过来了一百六十人。
只是并非常驻在此处,还得出去经营矿石,所以也都配好了修炼精神力的玉简和传讯石。
十一月中旬的睿城早已下起了雪,于氏穿着狐裘镶边的大氅进了绣楼。
“呼~外面好冷~”于氏进了大楼叹道。
“这么一段路,怎么就给你冷到了?里面也不知道多穿一件。”眉娘笑道。
屋子里都有取热,所以在室内时,大家也都不穿的厚实,只是出门时到底还是冷的。
于氏也真是犯了个懒,便是夹袄都没穿,只披了大氅就出门了。
“这个月料子回来了。”于氏放好大氅笑道。
“可是又有新货?”眉娘见她这么说,便开口问道。
“嗯!”于氏点头。
“那咱去楼上先看看吧~”眉娘笑道。
其实各个大楼中,现在就是绣楼里头人最多,街面上的铺子还开着,是以即便是大集,园子里也并不忙,只睿城的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偶尔带着仆妇来这头。
一方面是自恃身份,不愿去街面上去和平头百姓拥挤,另一方面,这边的新货库存充足,四季衣裳的大宗采买,来园子里挑的方便又清净。
所以绣楼这头,前头铺子远没有后头的小院忙碌,小院里头,死契的绣娘便买了十六个,七八岁的女娃也已经有三十个了,加上郭春一家和黄萍萍带着腊梅腊娣两人,东厢叠色,西厢刺绣,白日里可是热闹得紧。
于氏闻言点了点头上楼,眉娘则是去后院叫了黄萍萍,郭春和几位手艺最好的绣娘来。
绣娘到了年纪,眼睛虽不大能长时间刺绣了,可对布料和花样的了解,以及刺绣的审美和手法却是已经刻进了骨子里。
只消画个花样子,动动针线,水平这东西便是遮盖不住的。
是以于氏和眉娘也是挑了人重点培养,给孩子们做刺绣先生,多拿一份先生的束?,还搭了班子学习账目。
于氏在楼上大板桌上将新货摆了出来给大家认一认。
即便是纯色的细棉,也有几匹是于氏从未见过的颜色,她也说不上来是什么颜色,就是很好看。
丝绸除了新色,还有一款实在是稀奇。
众人上楼梯的声音传来,腊梅和腊娣也跟来了,其他小姑娘跟着管事姑姑们那是做活儿,她们两则是学习,学面料,学刺绣,学经营,不刻意灌输什么,只是趁着年纪小的时候能学尽量多学些。
眉娘走在最前头,便是黄萍萍也不会越过她去,上得楼来,一行人便围着大桌站定。
“这些倒真是都没见过,这是什么?”眉娘率先开口,果然第一个指向那稀奇的绸缎。
“圆圆的信上说,这是拿一种石料染出来的新花色。”于氏抬起布匹的一端,眉娘立刻会意,两人将固定在木板上的布匹拆出来一段,两边站立的绣娘便轻轻托着绸缎铺陈到大板桌上展开。
只听于氏道:“那个石料,没打磨时是生鸡蛋蛋白的颜色,那不就等于没有么,结果打磨出来后,里头竟然是七彩的颜色,只是磨碎成色料以后,染色实在淡到看不清楚,便又在里头加了珍珠贝壳的粉末,才染出这个样子来。”于氏解释道。
家里头做叠染,这些色料,色谱和方子都是大家要了解清楚,好在叠色上加以应用的。
“怪不得。”眉娘几人细细看着布料。
绸缎和棉布不同,棉布只一眼就能看出这匹布的里外里。
绸缎则不然,非得摊开来看,若是轻薄的,更是要摊开来才能将颜色看真切,上手摸一摸质地才知道适合做什么。
“五娘,你看呢?”眉娘问道。
五娘是眉娘同一个绣楼的,也算是眉娘的半个师傅,今年已经四十了,除了眼窝有些凹陷,整体看着还是很年轻的。
眉娘在牙行看见她,二话不说就将人买了回来,倒也着实是有真本事的人。
“这厚度,做春秋外裳都可以,这季节,做袄面也行,这样的光泽,不宜再加刺绣了,便是金丝银线也只会恶俗了去,只是冬裳若做成系带的款式,不免太过臃肿。”
五娘沉吟一瞬道:“可以先做两件披肩的小氅,立领处做成盘扣,若能使了珍珠做扣子最好,若是不能,便先从小姑爷那儿使了精雕的莲花香木珠子来做扣也很是雅致。”
第416章 震颤是什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