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宋凛放暑假,急三火四的就跑回家了。并没有像牛红兵和李伟似的留在学校勤工俭学。
跟家里大着肚子的媳妇比起来,他完全不在意那一个月十几块的收入。
回来大包小包的,被褥行李也背回来了,得拆洗一遍。林绣想做他还不让,只给拆了,他自己洗的。之后林绣和婆婆一起给缝上的。
还带回来不少书,每天都学呢,特别的自律。
男人一回来,林绣就更是什么活都不用干了。
原本婆婆就不让她干,最多就是给园子浇烧水,再就是每天拿着个绑个布条的树枝,到田间地头有草有水的地方放鹅,放鸭子。上午出去一两个小时,下午出去一两个小时。
就是她的工作了。
喂鸡喂猪的活都是婆婆干的。磨玉米面,买米糠什么的,都是四哥和陆家栋的事儿。公公去县上干活,回来还拉了两袋子饲料回来。每天喂食的时候添上一把。
宋凛回来以后,连放鹅放鸭子的活都不用林绣干了。他自己带着书去放。
而且,林绣还发现,他那书是真的没白读。
人家每天观察着家里的禽畜,还有菜园子里的菜呢。自留地里的白菜土豆也常去看看。还专门跑了两趟兴隆镇,去看林五哥那些开荒地里种的杂粮,第一次去的时候还给开了化肥的单子,带了两样农药过去。
林绣闲下来,肚子大了,坐久了坐不住,缝纫活做得也没以前快了。
在炕上坐着也坐不住,窝肚子。
无所事事的,就剩下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研究怎么把饭做得更好吃了。
还有姥姥这个大师傅在,不能错过学习的机会。
宋凛开学要走之前,给包饺子。
上车饺子下车面嘛。
这会子正是菜最丰盛的时候,宋凛在家一个半月,也没见人家多干啥,但自家菜园子的菜确实比别家收获多得不是一点两点。都两倍以上了。
招得前后屯子都有人来学习怎么种的。
今天又多种了好几样菜。
饺子馅就做了三样。
角瓜的,韭菜鸡蛋的,还有辣椒馅的。
姥姥手把手的教林绣怎么拌馅,什么时候放什么调料,什么顺序,还有好些香料这会子家里没有的,也都念叨了一遍。
其实这些,从小到大,姥姥都念叨过。
只是以前的林绣压根更没见过没听过那些香料,鸭子听雷一样,过耳就忘了。只能记住她认识的材料。
但现在的林绣不一样啊,如今看来很稀有的香料调味品,三四十年之后是百姓家里都常备的,她还在饭店打过工,对这些太熟悉了。
姥姥一教,她脑子里就有概念。
再加上宋凛的课本里,就有这些植物的介绍,好多还有图片。
连学习的理由都不用现找。
“别在家里生,我跟家栋说好了,到时候他和红霞送你去县医院。到了给我发电报,我请假回来。”
走的时候,宋凛还嘱咐林绣呢。
本以为,孩子出生之前,再见不到。
可这世上的事,谁说得准。
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第35章 科学的价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