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要是搬到城里,都得林大姐干了。大姐夫也是心疼林大姐。
两口子在城里买了百十平的大院子,每次去,都收拾收拾,随时可以搬。
二姐更不能走,人家公婆男人都上班,她的商店已经是兴隆镇上头一份,年年扩建,都是百货商店了。供销社让她挤兑的,一年也卖不出啥东西,镇上已经准备关掉。
那大院大,林姐早都在盯着,随时准备接手。
林绣的情况,跟二姐和五哥差不多,都是有买卖走不了。
省城的事情都交给姥姥和林爸大妈了。
县城就得她自己管。
赵叔退休了,老两口在家看外孙子。
林绣时常过去给送点菜什么的。
也让赵叔帮着留意有好地方,就出手。
这不是,赵叔说,赵婶子的老闺蜜里有一位是四十年前的千金大小姐,那会子家里是县城的首富,在省城也有不少房子铺子。
县城里的家是三进的大院子,古城街一整条街都是她家的。
建国以后,家里把产业都捐了。只留下宅子和两个小铺面开着个绸缎庄子。后来看着风向,一家子都去港岛了。这位大小姐当时已经结婚有娃,还进厂当了工人,婆家都是工人出身,她就没走,院子和产业都留给她了。
之后那院子只住了一进,后两进都没敢住,也不敢往出租。铺子都白给国营店用的。
前两年才开始出租,十字街市场起来了,古城街这边一条街上全是国营店,慢慢的就没落了。铺子人家给退回来,白用也不用了,工人的工资都挣不出来,还干啥。
院子也不好租了。都往十字街那边凑呢,那边活儿多,离家还近。都是租房子,在哪还不是租。当然租离家近的。
老太太跟赵婶子天天买菜一起,遛弯一起的。
听赵嫁子念叨要帮亲戚家的孩子看房子,又听说是昭阳商店的老板,知道是有钱的主儿,就想把院子和铺子都卖了。
两进的大院子,地方是真大,前后院子回起得有三亩地了,按平方算的话,两千平有了。还都是青砖大瓦房。院子里还种着些小青菜。
就是破败得狠了。
二三十年没住人了。
那房子的老木窗不全了,玻璃不知道是碎了还是被人拿走了,只剩下几真破烂的支撑着。屋子里除了塌得不像样的炕,一块木板都没剩下。
这一两年租出去三两间的,屋子还能看,但因着地方大,还有养鸡养鸭的……
阿姨带着林绣看了一遍,“这房子都是用好青砖建的,拆了还能用,百十年都不坏的。别的确实是不行了。但是这大的地方,位置又是城中心,不好找的。闺女你要是买,姨在老街上还有俩铺子,就早前的老四粮店和一副食,现在都空着呢,那俩铺子现送的。你看中不中?”
那必须可以啊,不用也中啊。
“姨你打算卖多少钱啊?我算算手头的钱够不够。”
阿姨没怎么想,显然是看房子之前就合计好了的。
“这样,正常咱县城的院子,土坯的房子,也是三十来块钱一平方。我这就按两千平算。姨也不要你多,就二十五一个平方,五万块钱,院子铺子都给你。”
五万啊。
第69章 五万块买一两千平的院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