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结果当天早上,天不亮开始,就有人上门。
那宋爸是三李屯长大的人,他生日又不是啥秘密,想知道不是太容易了。
三月二十,咸菜厂已经停工。
工人都回家准备春耕了。
觉得够资格上门的,都带着礼物过来。
那怎么办,还能不接待嘛。
好在自家就有小卖部,油盐酱醋啥的不缺。
再让陆家栋给杀头猪。
看看谁家有鸡鸭鹅的,杀上几只。
姑姑一家子也回来了,带着不少的鱼。
叫上几个利落的妇女帮厨,做吧。
到中午的时候,镇上的人也不知道怎么的都听到消息了。
镇里的领导跟着粮库的赵叔一起到了。
县上宋凛单位上同科室的也来了两位,平时跟他关系不错的同事。
还有老所长赵叔老两口。王红梅、李建军两口子也来了。
又加了两桌。
晚上姜大胖听王彩霞让货车司机给捎的信儿,也折腾来了。
足足忙活了一天。
宋爸活了快五十岁,还从来没有过过这么风光的生日。
过个生日,上百人来给送礼祝寿,为的啥呀?
还不是人家儿子媳妇有出息嘛。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说的就是这个事情了。
这让林绣也很有感慨。
三年后,姥姥八十大寿的时候,林绣坚持要给老太太风光大办。
这时候,林爸林妈舅舅舅妈已经跟老太太一起搬到京城的三进四合院住了。
林大哥和林二哥两家搬到了省城。
大哥大嫂还是开商店。顺带着照看孩子上学。
二哥二嫂认准了卖豆腐,说啥也不改行。不过豆腐坊已经发展成了豆腐厂。两人也很少亲自干活,到也不算太累。就是忙,孩子照看不过来的时候,中午直接让到大哥大嫂家里吃饭。
三哥三嫂也没在国营渔场干了。跟五哥一起养猪呢。养猪厂已经有三千头以上的规模。是省里最大的私人养猪厂。五哥自己确实也是干不过来。
四嫂的老师还一直干着呢。四哥跟大姐夫一人又买了三辆大货车,雇着司机跑运输。
大姐家的公婆去年都走了。今年他们一家也搬进省城住了。
变动不大的就是林二姐了。她公婆和男人都有工作,肯定没啥变化的,就是有电视的人家越来越多,二姐夫文化站那个放电影的工作,越来越闲了。
二姐把原来的供销社盘过来,再加上她自己原来的商店,又买了货车自己往省城进货,直接开成了百货商店,镇上的买卖让她垄断了。
兄弟姐妹们,日子过得都很不错。
舅舅家的三个兄弟,也都差不多。
没有谁家是有负担的。
林绣组织起人来,就没压力。
雇了一辆大客车,把姥姥的孙男弟女的全都拉上,进京给老太太做大寿。
哦,有人要问了,兄弟姐妹们都发展得不错,那林绣自己呢?
她呀。
就普普通通的咸菜厂老板呗。
厂房扩建到把之前买的六十亩地都占买,就没再扩了。
连着仓库,带上厂房,平平常常,一年到头,跟姜大胖分完了账,也就是三十多万的纯利润吧。
一般般,一般般。
低调,低调。
也就是丰收镇七成的农户都成了菜农,一半都在她的带动下成了万元户而已。
还好啦。
第76章 一般般,一般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