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她总管。
有金根花的例子在前面摆着,员工也看出来,林绣这个大老板确实不看关系亲疏,只看能力。
好多有野心的都憋着劲儿努力想出头呢。
有野心就好啊,当老板的,不怕员工想上进,最怕员工没有上进心,那才糟糕呢。
也因着金根花,店里多了好几位朝族的员工,两个包饺子的大姐,两个洗菜的阿姨。服务员里也有七八个。还有一个大姐,拌小菜特别好吃,很会做朝族的拌菜咸菜啥的。
林绣就给她发厨师的工资,让她专门做小菜,每桌客人都赠一盘。
别小看这一小盘咸菜,增加了至少十个点的回头率的。
还有一位老师傅,是林大嫂开小卖部的消息来源,做酱肉特别好。
林绣花大价钱给请过来,专门做酱口的卤味。
还有宋凛跟姜大胖家的老王大哥闲着没事儿去水库钓鱼,在水库边儿上一家小饭馆里遇到一个大姐,做鱼一绝。
也是高价给请来专门做鱼。
林绣还特别观察过,真是一点技术含量没看到,什么多余的调味料都没用,就是最最普通的葱姜蒜,农家大酱,做出来的鱼就是好吃,里面加的豆腐,那个味儿,让人吃得恨不得啃盘子。
自己回家去用同样的料,按照人家那个顺序做。味道就总是差那么一点。
大姐自己都说不清楚咋回事,她就特别随意,放料什么的,顺序也没有一定之规。
也是很玄学。
厨艺这个事情,那真真是带着点玄学的。
日子就是这么忙忙碌碌的过。
一转眼,两个大的崽子就小学毕业,要上初中。
小老三也五岁了,幼儿园都上中班了。
亚运会都开完两年了。
这时间过得,飞一样。
林绣也是三十二岁的人了。
回头看看,也还行吧。
而立之年,孩子上初中,事业有小成。
父母公婆健在,身体也都不错。
男人这么多年勤勤恳恳的,也从来没有过别的心思。
都挺好的。
“这位是……?”
这天,林绣刚刚安排秘书订好机票,打算趁着孩子们放暑假,带全家老小去天涯海角待上两个月,度个假。
回到家,发现家里来了客人。
还是她不认识的客人。
五十多岁,很儒雅的穿着,白衬衫配西裤。戴着眼镜。看着像个大学教授。
姥姥这两年腿脚没那么利索了,不爱出屋,难得的居然在客厅里陪着客人。
“这是你舅爷家的小儿子,你叫小舅。”
哦哦哦,“小舅好。”
这可真是稀客。
转过来才看到,沙发边上,还放着两盒蜂王浆。
林绣也没有多问,坐下听了一会儿,明白了。
来借钱的。
这位小舅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没考上公费留学的名额,但是拿到了外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要出国留学。
那奖学金得去了才能领呢。
去的路费不得钱嘛,刚过去生活费不得钱嘛。
没有十万八万的,出去了也是寸步难行。
家里老人一辈子的积蓄加起来不到一万块钱。亲戚朋友借遍了,也才凑到三万块钱。家里不是工人,就是教师,军人的,都是拿工资的,养家也就将将够。周围也没有做生意有钱的朋友。
人逼到份儿上,这不是就什么都能想起来了嘛。
锦绣集团如今也是省内知名大企业了。
林绣和宋凛大小也算是省内小有名气。
这不是就被想起来,求上了门。
来了也好,也算是能了了姥姥的一桩心愿。
第94章 舅爷家的人上门来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