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来,有空就过来看看。
      林绣被他说得笑,“可怜天下父母心吧。”
      刘监视点头,“是是是,我家那小子喜欢蓝球,非要去打什么nba,身高一米八才将将过去,打的哪门子蓝球,不是闹笑话嘛。说了不听啊。您家这个,小姑娘爱好个文艺,多好,漂漂亮亮的,还安全。我们那个,动不动脚折了,要么胳膊折了的。愁死个人。”
      好像说起孩子来,大家都有数不清的苦水要倒,旁边导演也接话呢。
      “咱们年轻那会儿,哪有这些个事。不是屯子里赶猪就是山上套兔子呢。还爱好这个那个的,上哪有这条件去?说到底,还是日子好过了,一个个的没挨过饿,吃太饱了。闲的。”
      可不就是这个话嘛。
      林绣想起来,刚刚穿过来的时候,跟林妈在村里的晒谷场编席子,婶子们讲究那会儿村里新娶的媳妇彩礼多,爱绣个门帘子什么的,都说年轻人不会过日子,忆苦思甜的谈他们年轻时候的苦日子。
      “这可不是又过回去了。当初咱的父母们,也是这么讲究咱们的。”
      对呗。
      大家想想,一起笑。
      一辈子又一辈子的,可不就是循环嘛。
      晨曦拍完电影,母女两个一起回到省城,林绣提起来,还跟林妈感慨呢。
      “现在的孩子,家家就一个,这心操的。我跟你爹生养你们八个,也没操这些个心。那会子有口吃的,别把你们饿死就行,现在你看看,这个班,那个班的,又是出国,又是留学的,那外国就那么好?都往出跑什么?隔着十万八千里的,一年见不上一回。真是想不开……”
      四哥五哥家的孩子都要办手续了。老太太舍不得孙子孙女,儿子媳妇也不听她说了,怨念很大。
      “孩子出去见见世面,没什么不好的。”
      那林绣还能怎么说。
      “你们几个没见过那么些世面,也挣下这么些家业了。比谁差了?原来咱住那省城大学的家属院你还记得吧?隔壁楼的陈教授老两口,不也是从国外回来的?那还是建国前的留学生呢,比现在这些不金贵多了?那又怎么着?比你们过得好了?”
      老太太很不理解,人家都是奔前程,为了日子越过越好。那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不愁吃不愁喝的,又是为了啥呢?
      “外国那月亮就那么圆?当外国人就那么好?一个个的都忘了当初外国人怎么欺负咱们的了。电视剧里那话是咋说的?对,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哎哟哟,这老太太,“您还拽起文来啦?”
      一辈子都不认字,到老了,还念上成语了。
      “你少埋汰你妈。电视上什么没有,我就那么笨?记几个词还记不住。”
      那您可太不笨了。
      看得相当的透彻。
      如今这些挤破了头想要出去的,再过二十年回头看看,最傻冒的就是这些人了。像是卖给她后海边上那座大四合院的王老板的老丈人一家,他那小舅子,在外面辛辛苦苦二十年,能挣出一半四合院的溢价不?
      “一个人一个想法,只要孩子不学坏,怎么都好。”
      不这么想怎么办。

第114章 一辈又一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