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六月中,唐益来京参加回归相关的庆祝活动。
亲自上门。
“感谢领导的看重。您亲自过来,我也就有啥说啥了,锦绣是咱们省土生土长的企业,从咸菜厂开始,一直受到领导们的很多关怀和帮助,可以说没有省里的好政策,没有领导们的帮助,锦绣也不会有今天。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锦绣都没有忘恩负义的道理。”
林绣把好话先说到前头,话锋一转,“但是话又说回来,有些话不用我说,领导比我更清楚,有些地域的限制,气候什么的,不可抗力因素,这也不是说是谁的问题,就是客观存在的。我公司要发展,业务外延是不可避免的。”
唐益坐在茶室,喝着宋凛泡的功夫茶,听林绣这么干脆的把话说到底,他便没再说什么了。
官做到他这个份上,肯定不会盯着一城一地,何况林绣说的也是事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在北方前前后后待了十几年,太清楚林绣说的不可抗力是怎么回事了。
别的不说,就说蔬菜大棚吧。北方一年有五个月的冰冻期,大棚必须得是暖棚,取暖这一块的费用加上,就是多大的成本?
如今交通这么发达,南方的菜最多两天就能运到,都是新鲜的,成本比当地的大棚菜要低,只靠着价格就能把本地菜挤死。
小来小去的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想做成规模,绝无可能。
哪怕就是大葱大白菜,锦绣往韩国出口蔬菜,白菜都只占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为啥的?因为成本高,根本挤不过山东的菜。而且人家当地直接做成成品泡菜出口,更便宜。
怎么竞争?
这些客观因素,确实是跟政策,跟领导的能力都没有关系的。
“什么都不说了,都在茶里。”
唐益跟宋凛碰杯,以茶代酒了。
林绣两口子对唐益有防备,不愿意跟他深交,唐益也因为宁家的关系,不好与他们来往太多。
坐了没多久,就提出告辞。
要走之前,到底问出来,“我能请问一下,令爱为什么没有考青北吗?还以为能与我家唐静接着做同学呢。”
呵呵,您这理由找的,还能更不走心一点吗?
好像两个孩子关系多好似的。
“孩子自己喜欢,她很崇拜胡幼卿,又受她推荐拍了电影,可能受到了影响吧。我们当然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思。”
林绣状似无意的简单解释了一下,唐益在她提到胡幼卿的时候,表情有一瞬间的凝固,但是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如果不是特别关注,可能都发现不了。
呵呵。
就像是他们一定调查过他们夫妻跟晨曦的相处一样,林绣和宋凛也不是只会等着的人,更不是一点人脉都没有。
人的履历很难更改,特别是重大人生经历,有心要查,藏是藏不住的。
胡幼卿改过年龄,在红星县某乡某村插过队,刚好与唐益在同一个地方,不难查。
那部电影的刘监制也提了,要捧胡幼卿的人是谁,再往后查,也不难查出来,那人与唐益之间若无似无的联系。
有些事,不用非得证据确凿的……
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第116章 不把没把握的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