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再加上各大城市都有锦绣商场,到了商场好些人都会问一句,是不是那个给捐了好多东西的锦绣集团啊?
营业员给了肯定的回答之后,问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消费一点,特别是锦绣自产的商品,现在支持一下良心企业。
本来产地受灾,产量就受影响了。
这下可好,更是断货到完全供不上。
齐军急得满嘴的大泡,眼看着钱都送到眼前了,不能挣,能不着急嘛。
“不急,先过了今年再说,咱们的福气在后头。”
林绣可能稳得住了。
姥姥还在的时候,就教过她,做人不能斤斤计较,不能小气。特别是做生意的人,更不能锱铢必较,三分五分的计较,只会因小失大。
二姐为啥能干掉镇上所有的小卖部,垄断镇上的生意,开最大的商店?最开始靠的很简单,就是抹零儿,一分两分的都给抹了。
别小看这一分两分钱,在那个一根铅笔才五分钱的年代,一分两分真不少了。谁不想省下这个钱?而竞争对手,又有谁舍得?积少成多,一个月大几块,十几块,相当于一个工人一半的工资了。
可就是舍了这个小钱,二姐把兴隆镇上的小卖部都挤黄了,除非也跟着抹零,勉强能活下来,不然,谁都干不起来。
现在林绣做这些,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道理。
助人,帮人,救灾,当然是真心的。
便她是生意人。
捐了钱不心疼。
没道理有后续收益也假大方。
在做慈善的同时,也相当于是在打广告,造口碑。
把锦绣良心企业的形象给立起来。
“老天不会让老实人吃亏的。”
林绣离开东北南下之前,是这么跟刘总说的。
黄河发大水,比松花江的水灾严重太多了。
锦绣能救助本省的灾民,那是近。黄河两岸那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大部分都是捐的钱。物资也是就近,各地的锦绣商场和有工厂的地方,能调拨多少是多少。
她自己非去不可的原因是,昭阳跟着学校的同学一起,随部队上前线救灾了。
哪个当父母的,知道孩子去前线不得悬心。
不能去添乱,但是去帮忙还是能的,她也想离儿子近一点。
“别太担心,昭阳他们是大学生,不会上最前线的,肯定是在后方支援。”
宋凛看林绣嘴上全是泡,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人肉眼可见的憔悴下去,又是心疼老婆,又是惦记儿子,还得撑着安慰人。
“那谁能说得准,只要去了,哪里不是前线。电话也没有,天天就这么眼巴巴的瞎等,我可受不了。好歹到跟前儿,哪个部队哪个部队能知道吧。”
林绣边收拾行李,边念叨。
正说着,电话响了。
是昭阳。
第127章 企业家的责任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