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谬赞了。华某亦是久仰公子盛名,方才请秦将军邀您来此一叙。”
秦央被点名,忙放下手中的水杯,回应道:“我与华先生在蜀地相识,知华先生颇有治世之才,这才想着引荐给公子认识。”
扶苏一惊,倍感意外的问道:“华先生还精通治国治世之道?”
见扶苏上钩了,华成亮泯然一笑;道:“王上灭六国结束了大周八百年的纷争,以武打天下只为一时之勇,而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大秦长治久安~则需要怀柔之策方能安抚六国遗民之心。否则,民心不顺、则社稷不稳。”
华成亮始终没能改口称祖龙为始皇帝,这个他一早就想代之的称号;趁着嬴政还未公布公开于天下,他能称呼其为王一次是一次。
扶苏认真听着华成亮的话,脑中开始回忆自己这些时日,在冯战兄弟那儿学到的东西,怎么都感觉他们所传递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先生所言极是!天下分分合合已久,百姓不得安宁,战乱使得天下动荡不安,大秦的确需要安抚民心。”
“只不过——扶苏心中有疑问,不知先生可否解惑?”
“公子但说无妨。”
“不知先生可否认识冯大人家的两位公子?”
闻言,华成亮饱含深意地看了秦央一眼;心想终于来了。
“略有耳闻!不知公子为何如此问?”
“哦!方才听闻先生所言,与那冯府的两位公子之言,颇有同理之意。”
“遂扶苏以为先生与他二人相识。”
“哦!是这样啊?昔日华某于人前谈及过此事,亦是如此教诲弟子要心坚志存,报效国家;兴许他二人结识了某的弟子,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吧?”
“是啊!好想法这种东西一旦说出来,很快就能传开的。”秦央也跟着补刀。
扶苏敛了敛眉,陷入了沉思。
他虽与冯战兄弟俩相处不久,但对兄弟俩的为人还是相信的;两人怎么看都不像似会偷取他人思想,来傍极自身的小人。
反倒是面前的这位华先生,藏头露尾的令人很是不理解。
罢了,姑且先听他怎么说吧?
“华先生如何看待近日大儒于城中遇刺一事?”扶苏捡了个他认为还不算太大的事件来举例,想要看看面前的面具男,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干。
只是他的话刚一出口,就险些令秦央露了马脚。他差点一口茶喷到对面华成亮的脸上。
心想,这个扶苏公子是真敢问呐!
这是他和华成亮知道,扶苏并不知他俩的阴谋;否则给旁人定然会误以为,他已经知道真相了,这才明目张胆地挑衅追问。
也就华成亮心大,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即便是他前脚亲自了结了淳于越的性命,后脚就来密会扶苏,并被扶苏追问如何看待此事?他也依然能够保持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喝着白汤。
“城中有发生此事吗?华某并未留意此事。不如~请公子先将事情的始末,全数说与华某听?华某再替公子进行分析。”
“也罢!那扶苏就将始末告知于先生吧!”
于是,扶苏将冯战兄弟俩在宫宴上的表现,到冯征智退大儒于朝堂,大儒于城中被刺的整个过程都告诉了华成亮。
华成亮一边淡定地喝汤,一边听着扶苏的讲述。期间,秦央好几次打断扶苏,是因为其中有诸多细节是他不知道的。
直到扶苏将整件事情的经过,告诉秦央和华成亮后,华成亮这才慢悠悠地道来:“公子!华某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扶苏心中咯噔一下,顿时就有不好的感觉袭上心头。
“华先生请讲。”
“恕华某直言!公子日后还是不要和冯府的小公子来往比较好。”
“为何?”扶苏很是震惊,忙问。
“此人诡计多端,公子与他打交道怕是要吃大亏的。”
“此话怎讲?”扶苏困惑了,如果让他不要和冯战来往,他或许会犹豫一下,这冯征可是他爹亲自下令给他找的伴读,而且冯征的智慧他是有目共睹的,不与冯征来往?这不给他个合理的说法,他断然是不答应的。
“首先,此人心眼太多,且目光短浅只图私利;为了博得公子和王上的信任,多次算计王上和公子;公子您居然还不自知~”
“试问,这样的人能留在身边吗?日后他若为了私利背叛公子,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算计我与父皇?我怎不知?何况我并未损失
第84章 策反扶苏、预言成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