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拉米扭头看看坐在隔桌上的两个黑衣人,笑着问道。
      “难道这是高盛投资人都能享有的待遇吗?”
      “那倒不是,主要是我最近比较招人恨,所以才不得已请了两个人。”
      余安邦耸耸肩,下巴朝桌上的那份报纸努了努,说道。
      “其实圈里人都知道我只是替罪羊,不过没办法,这世上不明真相的人总是占着绝大多数的。”
      “哦?”
      拉米饶有兴致的将那份报纸拿过来,粗略的看了一眼,见是今天出版的《华尔街日报》,便又重新将报纸放回去,说道。
      “你是说麦克的那篇文章?”
      余安邦点点头。
      所谓麦克就是麦克.希伦,也是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者。
      他在前天的时候发了一篇专栏文章,点名批评了余安邦制作的那两支债券,说他是导致数百万米国家庭破产的罪魁祸首。
      拉米当初也看过这篇报道,她的立场虽然是严格站在余安邦这边的,但对报社发表的文章,她也没有权力去干涉。
      而且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这篇报道说的也没错,余安邦的确是数百万米国家庭陷入破产境地的罪魁祸首。
      整件事的起因,就是高盛在两支债券中的操作,与余安邦最初的猜测有些出入。
      威尔的操作手段,并不是直接曝光了高盛公司在国际大米期货市场上的亏损,他的手段更狠一些。
      不仅是对股市狠,对他所服务的高盛公司、对整个华尔街同样狠。
      就在三天前,高盛向米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提交备忘录,宣布其将于受限期结束后的一到两周内,出售其所持有的米国国际集团4.97%的股份。
      同时,摩根斯坦利也提供相同的申请。
      其新闻发言人向媒体爆料,宣称米国国际集团第四季度的亏损,可能会超过600亿美元。
      尽管这位大嘴巴的新闻发言人随即向媒体道歉,并被大摩开除,但放出去的消息却是永远都不可能收回来了。
      整个资本市场则因为这一则消息的公布掀起轩然大波,米国国际集团的股价应声下跌,至今没有缓过气来的迹象。
      米国国际集团,是全球排行第一的保险及金融服务机构,其总资产超过万亿美元。
      在全球跨国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18位,其股票近四年来一直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指数股,是米国的标志性企业。
      这个巨无霸企业的业务,遍及全球130个国家,承保的业务包括印度全部的保险业,米国全部的轿车企业,波音公司,全美52个州的农牧业等等等等。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这个企业像雷曼一样破产倒闭,那米国也就给折腾的差不多了。
      很明显,面对长期以来的拉锯战,华尔街已经按耐不住性子了。
      大鳄们已经没心思跟华盛顿的政客们继续玩下去了,他们使出了杀手锏,一刀捅向了华盛顿不能不救的关键部位。
      果不其然。
      以高盛、大摩为首的数家华尔街投行、银行向证监会提交的申

第86章 杀手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