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思勖佩剑站在赵刚的身侧,他的胸膛里激荡着金戈铁马的梦想。
      “陛下,请给我一支人马,让我战荆州。”
      赵刚合上一本奏折,意味深长地看了杨思勖一眼。
      作为华夏史上战功最强的太监,眸子里闪耀着灼灼的光芒。
      “朕现在就想一统天下,收了安禄山、桓温、董卓等人的兵权,让大秦的嬴政、大唐的李渊、大齐的司马懿、大明的朱棣、大楚的项羽跪在朕的面前。可是,时机不成熟。”
      杨思勖的佩剑在剑鞘里呛?]地响着。
      赵刚又打开一本奏折,这种活儿还得他亲自干,毕竟天下是他的天下了。
      “看看,这一本本奏折上说的,都是民不聊生,都是各地官员在哭穷。可是,光是桓温一个人的私粮,就能让大夏老百姓无忧无虑地吃五年。”
      “陛下,安禄山和董卓每个人的存粮,也能让大夏老百姓躺着吃三年。”
      杨思勖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太监,一直被赵高压着抬不起头来。
      现在,自己已经傍上皇帝了,他不想错过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
      桓温在各路诸侯中最强,他急切地想在桓温身上下手。
      赵刚批阅完了奏折,丢下笔,打开一本大臣名册来,靠在御榻上乱翻,随手翻到了桓温的年表。
      华夏历史上,桓温是一个敢爱敢恨敢冲敢杀的人。
      十五岁时,桓温父亲遇害,桓温枕戈待旦,日日筹备为父报仇。
      十九岁时,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仇人丧礼,杀死仇人三个儿子,以此扬名天下。
      三十三岁时,桓温已经成为一方诸侯。
      赵刚手头《大臣名录》中的桓温年表,跟华夏真实历史中的桓温生平,几乎是一个版本。
      这也就是说,桓温极有可能谋反。
      还有,桓温的儿子桓玄,已经二十多岁了,听说比他老子还要狂傲不训。
      “那就一定得先从桓温开刀。”
      赵刚丢下大臣名册,起身出了御书房。
      “杨思勖,朕命你为大内总管,京师的军队,暂且由你掌管。”
      赵刚边走边说,从衣袖里丢出虎符来,杨思勖伸手接住,恭恭敬敬地跪下来,冲着赵刚行礼。
      “你先别动桓温。从今天起,京师的人心、物价,我就落在你的头上。”
      杨思勖紧紧地跟上来:
      “陛下,您去哪里,我准备车驾。”
      赵刚手扶着天子剑的剑柄,也不说话,走出了宫门。
      杨思勖冲着身后的太监们一招手,一辆车辇就很快抬了过来。
      “朕去看看朕手下的枭雄们,跟他们哭哭穷,看能讨几个钱,让朕的百姓们不至于饿死。”
      杨思勖心中一凛,这还是自诩为暴君的人吗?
      赵刚上了车,掀起轿帘,对杨思勖说:
      “虎符拿在手里了,知道怎么用吗?先要学会杀人。”
      杨思勖一脸茫然,不是不让杀桓温吗?
      “把皇宫内的侍卫们,

第7章 第一目标:桓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