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桓温真是搞不懂,自己怎么就突然变得这样被动。
      他在荆州的手下,名将如云,有苻生、典韦、王镇恶等数十人,哪一个都不是善茬。
      但偏偏大夏王朝就有一条律令,各路诸侯不得亲自在任,每个人都只能遥领州事。
      同时,大夏王朝的律法还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各州的文武官员都由长官亲自任命。
      不管是苻生、典韦,还是王镇恶,都是桓温亲自调教成长起来的,他们也只听桓温的话。
      大夏王朝的律法,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形同摆设,桓温可以随时去荆州,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只不过,悲哀的是,自从安禄山、董卓、刘裕、曹操等人与桓温同时崛起以后,大家彼此都在盯着对方。
      如果有一天,哪位诸侯带着家眷离开京师了,那就一定是要准备造反了。
      “桓大将军,朕明确地告诉你,从今以后,任谁都可以带着家眷赴任。”
      桓温知道,这是一个交换的条件。
      桓玄听了,兴奋得快要疯了,他知道父亲心里的疑虑又打消了一个,距离起兵造反又进了一步。
      “陛下,我捐一百万石。”桓温坚定地说。
      “桓大将军一百万石!”赵刚不知是从哪里搞来的一面锣,一边大声喊着,一边敲着锣。
      大街上的每个人,再一次向着赵刚跪拜: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桓玄几乎就要破口大骂了,这钱粮是自己家出的,为啥大家要感谢赵刚?
      但老百姓心里却只认皇帝,不管这皇帝是篡位的,还是怎么上位的,总之他就是天下的主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桓温家的,也就是赵刚家的。
      桓温不生气,一百万石粮食在荆州,又不在京城,他何不在嘴上落个好呢?
      “桓大将军随时可以离京。还有,朕会派人去荆州搬运粮食。”
      桓温笑了,恭敬地行礼:
      “谢主隆恩。老臣一定会将荆州上好的稻米运到京师。”
      突然,桓温的额头上渗出汗珠来。
      皇帝都到了门口,怎么能不迎接进去呢?
      可是,这万一皇帝一进门,看见院子里满满当当的兵器,又会怎么说呢?
      私藏兵器铠甲,这可是死罪啊!
      “摆驾回宫!”
      赵刚在桓温的肩上拍了拍,上了车辇。
      “走的时候,是你们桓家全族搬家啊,朕是暴君,却不想做一个用家眷要挟大臣的暴君。”
      桓家可是大家族,在京城的人口不下千人。
      怎么搬?作为族长,桓温突然觉得很犯难。
      之前巴望不得带着家眷回到荆州反了,现在机会来了,却感到有些棘手。
      赵刚在向着皇城走的路上,京城的老百姓看向他的眼神,已经全然改变了。
      新皇刚刚篡位成功,冒着极大的风险,亲自去各位重臣枭雄府上,为老百姓讨要粮食的事,已经在整个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董卓,捐粮一万石;
      曹操,捐粮两万石;
      安禄山,捐粮三万石
      

第9章 朕帮你造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