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陛下,轻兵突进,无需钱粮。杀了田承嗣,我们就地取粮。”
“兵贵神速,陛下,告辞!”
说完话,辛弃疾立刻整顿了一下军队。
片刻后,就带着200名背嵬军消失了。
从京城距离平卢,不过是800多里的路程。
按照戴宗神行甲马的速度,辛弃疾等人在半夜时分就能赶到平卢。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赵刚固然有十万背嵬军,一万雪花龙骑,内务府有20亿两白银。
他完全打得起大仗,但有聪明的法子,为什么不用?
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争收益。
既然穿越过来了,战术思想就得先进一些。
几十万大军玩群殴,那是万不得已的下策。
有这军事力量,最好是用来威慑的,就好比后世的核武器。
辛弃疾一走,赵刚就回到御书房批阅奏折,杨思勖派人送来膳食。
吃着大餐,看着墙上的九州疆域图。
恍惚间,赵刚似乎看见辛弃疾带着200名背嵬军,在大夏的疆土上奔驰。
杀桓温、安禄山和史思明,赵刚完全是胜券在握,因为他们在京城。
田承嗣却不同,一直在平卢驻守,根本就没有家眷留在京城。
杀了田承嗣,平卢三镇群龙无首,势必乱成一锅粥。
辛弃疾是一把利剑,赵刚不想把他安顿在平卢留守,想让他大杀四方。
那就只有派陈庆之去了。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个以少胜多的奇才。
他出身梁朝寒门,41岁时才学着带兵,谁都没有看好他。
陈庆之身体文弱,根本就不会骑马和射箭,却能以区区2000人面对北魏军数万,连战连捷。
睢阳一战,面对7万强敌,一天之内连下三座城池。
这是陈庆之以文弱书生身份打的一仗,惊骇世人。
考城一战,陈庆之全歼魏军两万。
荥阳一战,魏军30万,陈庆之7000人。
战前,陈庆之发挥读书人的口才,一场动员讲话之后,7000人成了7000头猛虎。
大战一开始,陈庆之亲自擂鼓,鼓声未绝,士兵们已经攻上了城头。
从此之后,凡有陈庆之在的地方,就有开挂般的梁军。
而且,陈庆之揍的,都是当时的名将,如尔朱荣、侯景等人。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白袍陈庆之,成了当时的军事神话,也让后世的开国伟人非常赞赏。
想到这里,赵刚看着九州疆域图上的大夏地图,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军事构想。
“去,把陈庆之给朕传来!”
为了表示对陈庆之的尊崇,赵刚把天子剑交给了杨思勖。
杨思勖怀抱着天子剑,就知道自己领兵出征的希望又一次泡汤了。
第30章 200张小李飞刀模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