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闹!”弘治帝微板起脸斥道。“藩王进京,岂是儿戏!”
“那朱拱樽不过十五六岁......”朱厚照哪里会怕这个慈父老爹,死皮赖脸的打起了温情攻势:“父皇,儿臣自幼没有玩伴,不过想要个宗亲兄弟作伴......”
“胡闹。”弘治帝哭笑不得。“那朱拱樽年纪虽小,论辈分却是你的皇叔。如何能进京来给你当兄弟?”
明朝皇族的起名规矩,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就定好了。比如朱?樘朱厚照的燕王一支,第二个字都是按“高瞻祁见?,厚载翊常由”这样排辈。宁王一系则是“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且第三个字也必须带“木火土金水”轮着下去。朱厚照的照字实际上应该写作“?Y”,而朱拱樽则是木边的“樽”,宁王一系的“拱”字辈也确实比“厚”字辈更高一辈。朱厚照的确应该称皇叔无疑。
某些电视剧小说中说,朱厚照称呼宁王朱宸濠为宁王叔,纯属扯淡。怎么也该叫叔爷才是。
“哦。”见老爹不同意,朱厚照耷拉着脸。罢了,原也只是灵机一动随口一提。自己还是去问问那邵宝,看看他肚里还有没有些存货......
弘治帝目送了没精打采的宝贝儿子离去,面带心疼的在御案边坐了一会。突然问一旁的萧敬:“这上高郡王朱拱樽,人品如何?厂卫可有所了解?”
“......”萧敬一愣。不过是一个地方郡王,厂卫哪儿会知道什么详情?
但此时陛下问询,萧敬也不敢怠慢。搜肠刮肚想了一会,答道:“上高郡王乃宁王独子。前些日子据说生了一场大病,昏睡数日之后竟自病愈,但据说落下失魂之症,前事尽忘。”
“后不知为何,便突然往上高县就藩,其余奴才也不知了。陛下恕罪。”萧敬跪下请罪道。
“唔......此番征收秋粮,据说亦是此子出头,主动交上了王府粮赋。”弘治帝曲指在御案上敲了敲。“懂得为朝廷分忧,想来也是个知进退的。萧伴伴,你让厂卫去查一查,这朱拱樽在上高名声如何,有何事迹......”
“太子没有兄弟姐妹为伴,确实孤独了些......”
“......是。”萧敬心里一跳。这位上高郡王,若真能成为太子陪读,那自己可要加意结交一番才是。
只是藩王无故不得进京。这事儿,怕也没那么快下决断。
“还有。嗯哼,那本什么射雕?你去向太子要来,朕亲自拿给宾之(李东阳的字)吧。”弘治帝目不转睛看着奏折,仿佛只是随口一说。
“太子如此胡闹,朕为人父母,嗯哼,合该代其致歉才是。”
 
第55章 财源滚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