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娘,就这个吧。”凌霄他哥一口咬定就她了。
“你就不想再往下听听了吗?”
“不用听了,就这个吧,合适。”
“这才刚听了一下,咋就合适了呢?”娘一脸诧异。
“娘,你看,他们家人不多,弟弟还小,她肯定是个有主见还能干的人,娘,你去买豆腐的时候,她娘衣服和他们的豆腐摊干净吗?”
“干净是干净,可这有什么关系呢。”
“她娘身体不好,这衣服肯定是她洗的,说不定豆腐也是她做的,家里的大小事她能做主。”
“那你也不能这么快就决定,真不考虑其他的了,这毕竟是你的终身大事。”
“不考虑了,就这一家吧。”
“行,回头娘再去打听打听这一家的情况。”娘也不跟凌霄他哥争辩了,不过还是要唠叨他两句“你说你,不想的时候不想,定的时候又这么随意,以后可别后悔。”
“男子汉大丈夫,说啥是啥,有啥好后悔的。”凌霄他哥满脸确定他不会后悔,他娘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行,就这么定了,吃饭,吃饭。”娘把阿秀姐喊进屋里,又给凌霄夹了块肉片。“霄霄还是长得太瘦,要多向你哥学学。”
爷爷、父亲重新拿起筷子吃饭,刚才大家说的太专心,一时间都忘记了吃饭。
吃过饭,收拾好后。
凌霄又重新回到了书房,点上蜡烛看了会书,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府试了,凌霄心里没有底。
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并不是天生就好,而是不断锻炼而来,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写的楷书较好,又接受过现代教育,感受过现代的先进产物。
玩过手机,打过篮球。
可这在古代并不算什么。
只有埋头苦学,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月上柳梢,凌霄熄了蜡烛,回房间睡觉,哥哥还没有睡,正在等他。
“霄霄,哥看你这一天天学的很累,又是背书,又是写文章,又是练字的,来吧,赶紧上来睡,今天天好,娘还给咱们晒了被子。”
“来了,我洗过脚就上去了。”
“一天天的瞎讲究,又不是个大姑娘,又是洗脸,又是漱口,又是洗脚的,你也不嫌麻烦。”
“习惯了就好,哥,你以后也要勤洗脚,万一有了媳妇,你脚太臭怎么办。”
“我看你是找打,看我不打你。”说完,凌霄他哥就拿着一只“足衣”(就是现在袜子)扔过来。
凌霄不小心一手就接住了,“诶呀,臭死了。”赶紧给他哥扔过去。
便听见他哥哈哈哈大笑,一脸幸灾乐祸。
凌霄不得不又去洗了洗手。
等凌霄到躺床上的时候,小声给他哥说了谢谢,
“哥,谢谢你了,我知道我考科举,爹、娘都比较看重我,家里有什么东西都先紧着我,就不自觉的忽略哥了。”
“谢啥,你这小小年纪,一天天心思重的,你考科举正好,你哥我没有这天赋,要是有天赋,我早就去考了,哪还能轮到你,你可要好好考,以后考上秀才,哥出去以后,一说是秀才的哥哥,那多有面子。”
凌霄一厢兄弟深情,还没有开始,就堵在他哥这里。“行吧,我肯定会好好考的。”
“好了,你就啥也别想,专心考试,睡觉。”凌霄他哥翻过去身睡了。
凌霄躺在被窝里,日光晒过的气息,不一会儿旁边鼾声响起,凌霄也渐渐进入了睡眠。
之后的几天,娘就一直操心哥哥的婚事,专门跑到镇上买了几次豆腐。
哥哥也跑过去看过一次,回来后,娘问他怎么样,哥哥又害羞了,支支吾吾的说可以吧。
那这就是很满意了,娘也放心了一大半心,便请那杜媒婆到家里来说这“纳采”一事。
“杜家娘子,快坐,我想给你说说我们家大壮的事。”
“正好,我这几天啊,一直在等你们消息,你赶紧给我说说,你们相中哪一家了,我好去问问人家。”
“我们想了想,还是觉得镇上那一家比较合适。”
“哦,镇上卖豆腐那一家,行。”
“她们家想要找这盐场的吗?”
“你就放心等好消息吧,我说的这媒,你放心。”
杜媒婆估计看娘还有疑虑就说道:“本来你知道我就在咱盐场说媒,跟镇上也不怎么走动,可不巧了,正好那天去镇上拿点治风寒的药,碰到了这家姑娘她娘,就聊了起来,她家就托我在附近找户殷实人家,你也知道她娘那病。这不,我一下子就想起你们家了,正好也在镇上卖卤味。”
“行,杜家娘子你多费心。”
杜婆娘走后,娘就开始焦急等待,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卤味也放一边,专心在家等杜婆娘给回消息。
三月十五日,是个晴朗天气,爷爷和父亲去盐场,姐姐和哥哥他们在镇上忙着卖卤味,家中只剩下娘和凌霄自己。
到那快晌午的时候,杜婆娘来了,“凌家娘子,好消息啊。”
娘急匆匆的跑出来,“是大壮的事成了吗?”
“成了。”
“真成了?”
“真成了,你还不相信我。”
娘高兴坏了。“她们家咋说,我们什么时候上门去见见人家?”
“三月二十六吧,我来的时候都算了,这天很好,易纳彩婚娶。”
“好的,好的,杜家娘子,我这有二百文先给你,这几天跑的辛苦了,等这事成了我再给你个大礼钱”
“凌家娘子,我就喜欢你这,那这二百文我就先收下了,等到了三月二十六我来跟你们一块儿去。”杜婆娘这个媒也没有算是白说。
哥哥的亲事算是有谱了。
第17章 哥哥婚事定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