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情。
顾训导当然能听出来张训导的揶揄,不过并不在意的说道:“正好磨磨他的性子。”
张训导也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不过并不是很赞同,有些人天生就是活泼、外向的性格,这样性格的人学《诗经》倒也不错。
张训导:“看来以后我要重点关注李文寒这个生员了,他和我选的一样,都是《礼》。”
林教谕点点头,三个人分别的时候,林教谕专门嘱咐了顾训导一声,“让他们尽快适应县学生活。”
本质上林教谕和顾训导都是同样一类人,相信“严师出高徒。”
接下来凌霄他们的的日子并不好过,顾训导给他们来的下马威如原来的生员所讲,整整持续了三个月。
凌霄作为和林教谕同修《春秋》的生员,受到了林教谕的重点关注。
今天学的《春秋》,明天要能背诵下来,并且要能知道他们的意思。而且授课的时候喜欢提问凌霄,凌霄不得不起早贪黑的读书、背书,将课上林教谕讲的内容记录在空白纸上,休息的时间在统一整理。当然,越看重批的越狠,凌霄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就会遭到林教谕的严厉批评,当然对其他人也就温和点。
每当提问凌霄的时候,凌谷和小牛都会庆幸不是他们,心里想这霄霄也太惨了吧。
林教谕明目张胆的对待凌霄和其他生员的差异,也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有那刚性子的生员直接问林教谕:“是他们入不了他的眼吗?”
林教谕当然也很刚:“等什么时候你们的考的比凌霄好了,我也这样对你们。”
都是一群热血青年,还都是秀才,当场激的大家纷纷下定决心,一定要考的超过凌霄,让林教谕怎样怎样,反正就是不能像现在这样对待他们。
凌霄就像是林教谕竖起了一个靶子,他当然知道林教谕的意思,但凌霄也不能真的因为这被其他生员给孤立了,就让凌谷在斋里传他做的小册子,就是教谕、训导讲课时候,做的笔记。
笔记对于其他生员来讲,又详细又新颖,完全可以弥补他们之前听的时候漏掉的东西。
刚开始其他生员还不屑看,“切,这有什么。”言语间,并没有把凌霄放在眼里。后来翻了翻,真香,又硬着脸皮来找凌霄这里借。
原本对凌霄还心存不满,也开始觉着这孩子不错,大气还聪明。
就这样,他们之间慢慢的恶性循环,变成了良性循环,林教谕他们就将凌霄作为一个靶子,将凌霄这个靶子树立好了,其他人默默的就会向他看齐,不知不觉之间就能够将整个斋里的氛围建立起来。
当然,林教谕对他们的教育不止如此,他不仅长的像武将,喜好上也像,特别喜欢骑射,嫌弃凌霄他们太弱,找了武学生的一个教官,每月逢六日来给他们授课,教他们骑射,教他们锻炼。
作为交换,每月逢八,林教谕去给武学生讲学。
由于县学并不富裕,他们只有两匹马进行训练。
训练第一天,凌霄他们每个人摸了摸马,不过蹲马步倒是蹲的腿直打哆嗦。
训练第二天,凌霄他们每个人装了一下马鞍,举了一下弓箭,回去之后胳膊向不是自己的,毛笔字都写不好了,林教谕的锻炼计划遭到了顾训导的制止。
“与科举无用,不学也罢。”
林教谕一意孤行,“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才是我要的举人、进士。”
在林教谕的坚持下,他们的武这一方面也没有放弃。
随着训练的增加,一些年龄渐长的生员就放弃了骑射锻炼,专心投入到四书、五经等制艺的学习中。
凌霄他们由于年轻,反而是渐入佳境。
就这样他们正式开启了三年的县学生涯。
第49章 习《春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