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3章 会试开考[2/2页]

穿成灶户考科举 阿兰同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赶紧将三篇四书八股文誊写到卷子上。
      写之前,使劲搓了搓手,尽量让手暖和起来,这样写字的时候也顺畅。
      将三篇八股文誊写过后,凌霄等卷子晾干将它收起来放在一旁,这可是好不容易写出来的,可不能有半点损伤。
      然后从坐的一旁将馒头和鸡蛋饼拿出来,本来打算将手炉熄灭,后来凌霄想想还是算了,和吃的东西放在一块儿,也能散发个热气,将伙食和暖和暖和。
      将鸡蛋饼拿到手里的时候确实是这样,离手炉近一点的地方稍微热一点,远的呢是凉的。
      不管现在离中午越来越近,阳光也越来越来,照进了他们每个人的号舍内。
      估计大部分考生四书义都写的差不多了,凌霄吃鸡蛋饼的时候,听到隔壁号舍内收卷子的声音,还有毛笔放下的声音。
      这号舍的隔音真的不好,昨天晚上凌霄还听到了这号舍内的打呼声,幸好他们是考试一天,要是考试三天,在这里住三个晚上的话,那人离废也就差不多了。
      凌霄吃完鸡蛋饼之后,喝了几口水,润了润喉咙,站起身松了松筋骨。
      便开始磨墨,隔壁的考生听见了凌霄磨墨的声音,加快的吃饭的速度。
      估计这时候的考生大部分都无心吃饭,就算是吃饭心里也在想着这题应该怎么写,应该怎样下笔。
      此时,已近正午,阳光甚好,吃过饭之后,这阳光一照,让人开始变得懒洋洋的。
      这天气适合搬个椅子出来,放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如果不是在考试,凌霄真的想晒着这日光,睡个午觉。
      不过还是赶紧将剩下的四篇八股文写了是好。
      这《春秋》也不知道是哪位大人出的题,就凌霄的感觉来讲,两难两易。
      其中有一道截答题,凌霄看了很多八股文,一般四书义比较喜欢出截答题,没想到五经义也出了,幸好这次出的五经义的题目比较长,上下题目顺一遍便能够知道。
      一般五经义的考试题目在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比如他们这次《春秋》考的“公朝于王所”,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很长,两千八百余字,从中只摘取了五个字。
      这一次一共给他们出了四句半,不过其中也有隐藏的坑,一个把不准就跑偏到另外一道题上去了。
      虽然这道题没有难倒凌霄,但考棚内其他考生已经开始挠头了,一名考生将这卷子翻的来回响,虽然不敢说话,不过动作明显开始烦躁。
      还有考生心里在咒骂,这到底是哪个考官出的这道题。
      不过这一半的考生都能够答上来,就上次梁冀给凌霄他们介绍的那个参加多次乡试未中,这一次终于中了的考生,也想知道出自哪里。
      时间在他们答卷中慢慢划过,两位主考官也没有闲着,上午的时候在聚奎堂内给几位同考官说着话,安排他们晚上阅卷的房间。
      这次考试的同考官一共有十二个人,虽然刚开始规定会试同考官的定额为八个人,不过随着考生人数的增多,这同考官的数量也在变化。
      给几位同考官说过话之后,两位主考官商量了一番便准备到明远楼、号舍内看着考生考试的情况。
      这位来自南方的主考官,翰林院侍讲高淮便是此次出五经义截答题的人,这下午时间正是考生答题的时候,他也想看看这考生答的怎么样。
      所以,另外一位主考官,太常少卿陶行贞提到要到号舍看看的时候,他一口答应。
      两人虽然同朝为官,不过是点头之交。

第123章 会试开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