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5章 殿试阅卷[2/2页]

穿成灶户考科举 阿兰同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皮毛阶段,这主要受他们立场、所处环境的限制。
      谢新安当然是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法,在这里改卷子。
      马尚书拿到卷子之后,也不再纠结,直接在上面画了一个对号,谢新安看了他一眼,马尚书说道:“给吧。”
      双方立场不同,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好讲的。
      谢新安接过之后,便递给了下一个人,那人粗略看了一遍在上面画了一个叉,马尚书当然看见了,不过也没有说什么。
      随后,便递给了下一个人,这人倒是仔细看了几眼,前半晌他们阅卷速度都比较快,大家都是一遍过,基本上对卷子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
      刚才在这个文章这里“卡”了一下,这位读卷官想要认真看看这文章写的怎么样。
      说实在的这篇文章自成体系,有理有据,且赋税改革解决方法角度新颖,只是没有详细展开,另外,提到的各项举措具体可行,不失为一篇好文章,这个读卷官在上面画了一个圆圆的圈。
      便递给了下一个人,一组下来六个人四个人给凌霄的文章画了圈,两个人画了叉。
      就连这里最古板、守旧的读卷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叶怀德都在这上面画了一个圆圈。
      几位读卷官没有在这上面多纠结,倒是张首辅刚看见他们在讨论这一份卷子,就顺手将这份卷子拿过来看。
      作为户部尚书,张廷儒对于每年赋税上交、支出情况了解的很是清楚,在看到凌霄赋税制度改革的时候,他虽有兴趣,不过以为又是一个考生的夸夸而谈。
      不想看下去,心中多了一丝震惊,按照这位考生的想法实施的话,那天下的税收可多一成。
      越往下看,张首辅越欣赏这篇文章,如果说别人的文章是太平之秋的点缀,那么这篇文章是开太平盛世的劈山刀,不过中间有没有涉及到勋贵或者文人的利益,单纯站在首辅的角度讲的话,这篇文章当得上一甲,张首辅果断在上面画了一个圈。
      不仅这一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大理寺少卿刘鹤那里也遇见了写赋税制度改革的文章,都提到了抑制土地兼并,使得百姓有田可种,其他具体还提到了粮食产量、应对天灾等情况。
      虽然不是凌霄的文章那样有整个生产力系统的支撑,不过这也是一篇好文章。
      但他们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都提到了限制土地兼并,保障百姓的耕地权益,明着看起来确实应该这样,但作为在朝廷当了这么久的官员来讲,这种措施实施的时候难度最大,倒不如说组织一些百姓去研究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这样好实施。
      不过这位刘少卿仍然是画了一个圆圈,毕竟写的不错。这篇文章不是别人,正是煜熠写的。
      除了煜熠之外,其他人在会试考试结束后,多少都受到点凌霄文章的影响,知衡、梁冀、还有进入殿试的一些山东的其他考生,都有讲到土地兼并和粮食增产的问题。
      可见,凌霄那篇会试时候的策问,在大家心中的影响力,虽然他们没有用“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样的词,但他们的许多措施也都是围绕的这个来写的。
      几位读卷官申时到偏殿吃饭的时候,还在讲今年众考生对赋税制度改革提的较多,还有不少考生提到要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作物产量。
      有人便问礼部尚书张浚道:“张大人,会试时候也是这样吗?”
      这礼部虽然是主持会试的,但是并不之间参与阅卷,对着考生写的卷子内容也不是很了解。
      “众位大人,问错人了,这应该问问我们会试时候的主考官。”
      众人都有点失望,大家心里都在想,难道是他们这些人长时间在朝中,不知道底下书生现在都学什么了?现在一个个的都这么有想法。
      又用了一夜的时间,众位读卷官将这些试卷排了一个顺序,重点便是那前十名,剩下的二甲、三甲的顺序都不要紧。
      而凌霄的卷子勉勉强强排到了第十。

第145章 殿试阅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