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今日我找你来干什么?”
“回大人,下官在来的路上听说了,是因为粮食一事吧。”凌霄已经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的职务,所以可以自称下官。
“不错,这两日来,偶有听见进士之间在传‘让天下百姓吃饱饭这句,据说,这句话是出自你口,你对这事可有什么章程?”余大人开门见山直接问他。
凌霄:“下官对着种粮一事稍有研究,现虽有些想法,但具体还未实践。”
听到这里,余大人心里想到,果然这年轻进士不同庶务,看来张首辅注定要失望了。余大人刚想开口说,“年轻人,以后要多干事,少说大话。”
不想,凌霄话音一转,紧接着说道:“不过,大人,下官昨日去了一趟地里,和几位种田的好手聊了聊天,结合自己的想法写了一篇粮食增产的文章。”
余大人带着疑问的语气“哦”了一下,然后说道:“拿过来看看。”余大人对凌霄写的东西没有抱很大的希望,不过既然见面了倒不如看看。
这样也好给张首辅交代。
凌霄赶紧将怀里的文章掏出来,递给余大人:“大人请看。”
打开这篇文章,一首漂亮的小楷跃然纸上,余大人对这字倒是很满意。
接着往下看,开篇便写到了“种子为第一要,种子不行,则付出的一大半人力、物力、财力都浪费了,十分可惜,故想要粮食增产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引进和培育优良种子。”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余大人觉着凌霄也不算对农业一点也不通,看样子是知道点什么。
紧接着就是引进优良种子,重点提到了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这些对外有贸易的地方,要十分留意;同时,各县发现一些可食用的种子,及时上报,另外对于培育出优良种子的农户进行重赏。
凌霄写的这都是一些面上的东西,对于怎样培育优良种子,并没有写出具体的举措,毕竟不是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
但是文章中提到引进种子,让余大人眼前一亮,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以后要让各布政司的清吏司留意一下了。
然后,文章的后面,就是肥料的改良了,这一部分内容具体、实用,只是现在还缺乏数据的有效支撑。
余大人已经多年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工作,于是问道:“你这法子管用吗?”
凌霄说道:“回大人,下官有八成把握,这法子要比现在用的有效,不过这会正在尝试,快则一年就可以出结果,到时候结果怎样,下官会给大人看的。”
余大人听了之后点点头。凌霄的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言之有物,并且将下一步的如何开展农业生产工作也提到了,观点新颖,虽有稚嫩,但确是不可多得的好想法。
余大人心想,怪不得让首辅让他过来见凌霄,他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他自己也对凌霄十分满意,此子不仅有一个为民之心而且不是夸夸奇谈,而是付出了实际行动,今后前途不可限量。
一篇文章瞬间改变了余大人对凌霄的看法,余大人将他这篇文章留下了,对凌霄说道:“不要放弃你的目标,志立则功就。”
“下官谨遵俞大人教诲。”
之后余大人就随和了许多,问了问凌霄的一些基本情况,他家住哪啊?有没有定亲?家里父母多大了等等,便让他回去了。
凌霄正好来吏部了,走的时候去了礼部一趟,找了一下韩文琛大人,当时他们乡试时候的主考官,也是凌霄他们那一科考生的座师,问一下他们什么时候入职,还有能不能回家这个事情。
韩大人见了他之后,十分惊讶,问他:“凌霄,你怎么来了?”
凌霄:“过来见余大人?”
“可是吏部左侍郎余大人?”
凌霄点点头。韩大人拉着凌霄到一个房间去说话,问道:“这余大人怎么会想要见你?不会是有什么事吧?”
第160章 户部之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