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5章 策问争议[2/2页]

穿成灶户考科举 阿兰同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出的,回头有事了,我一力承担。”
      戴济顿了顿说道:“你我两人同为主考官,出这个题两人都有责任,你让我再想想。”
      “戴大人,这题虽险,但你想想他也是机遇,不然礼部为什么派我到南直隶来,不派其他人,翰林院侍讲、侍读都没有来,而是让我一个编修过来了,这难道还不够明显?”
      “明显什么?”
      凌霄小声说道:“皇上让我来的。”
      听了这话,戴济狠狠的一甩手,说道:“干,就这题了。”这也是戴济下了很大决心,现在他这个年龄,在的这个位置,一切工作的前提也一个“稳”字。
      但是富贵险中求,这一把险就冒了,只是希望真的如凌霄所说,派他过来是皇上的旨意。
      “是皇上旨意这件事情”是凌霄的猜测,在之前的讲学中,皇上曾经问过凌霄,“如何增加税收。”会试、殿试时候都有提到,皇上对凌霄的回答还念念不忘。
      凌霄仍然提到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然会发展商业,商业繁荣带来的便是人员流动,人员流动增加管理难度,与太祖管理国家的理念相违背,只有将人员流动控制的一定范围之内才能更好的管理一个国家。
      在所有的税收增加的政策之中,众所周知提高税收比例是下策,但确是最快的办法。朝廷有人提出增加田税,也是因为有了一个由头,便是粮食增产,这样百姓抵抗意识会降低。
      就这样第三场的试题已经确定。
      戴济:“我真的是上了你的贼船。”
      “凌霄在这里多谢戴大人了。”
      试题已经拿去印刷,再无回旋的余地。
      中秋节当日便是第三场考试,早上起来后,戴济便是坐立不安,几次想要到号舍去看看考生题答的怎么样,都又坐了回来。
      看见凌霄在那里老神在在的喝茶,不由的说道:“你就一点也不担心?”
      凌霄:“这试题已经发下去了,还担心什么,担心这些考生答不好?”
      戴济忧心道:“也不知道这些考生怎么回答,早知道,我就不该答应你。”
      凌霄给戴大人倒了一杯茶,“戴大人,您就安心坐这里吧,在科场上的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过来的,他们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戴济”唉“了一声,“希望如此”。
      就在两人翻看前两场考生答卷时候,戴济突然打了一个喷嚏,“一定是有考生在骂我们。”
      凌霄:“哪有考试,考生不骂考官的。”
      戴济:“不,我这次感觉不一样,这次骂的人更多。”
      如戴济所料,考场上的考生们心里直骂,虽然知道不会出河道治理,但也不用出这样的题吧,按照惯例最好一场考试,考官们不是很看重,考生们也可以早日答题结束,出去好好的过一个中秋节。
      这下好了,题这么难,等太阳落了,估计能答完。
      夕阳西下,贡院内点燃了红灯笼,凌霄和戴济两个主考官忙里偷闲,晚上时候,两人登上明远楼赏月亮,天空中繁星点点,月亮又大又圆,让人感觉距离他很近。
      赏着月亮,凌霄的思绪不由的飘远,想起乡试结束后,他,凌谷、小牛、知衡,在酒楼一块儿赏月。
      此时不知他们在干什么,是否也在看着这个月亮。
      其他九位主考官在知道他们出的题之后,虽然是敬佩,但心中也在默默为两位主考官点蜡。
      这题在九位同考官中也引起了争议。
      “如果以后粮食能够每亩能够增产五百至六百近的话,那还不增加田税吗?”
      凌霄:“是会有这样的情况,但近五年内,您觉得能实现吗?况且这题的本意,是让他们将目光聚焦到增加税收上,江南是富庶的地方,想必众位考生,对钱两一事也会有独到的见解。”
      李木佳:“凌编修说的对,这题还是需要侧重到其他方式增加税收上来。”
      “那如果提到赋税改革呢?”
      凌霄:“那是增加负担,还是减少负担?这题的答案无论是什么样的办法,前提是不增加百姓的负担。”
      虽然有争议,但是作为乡试的试题,他的大方向是对的,几位同考官就凌霄提出的“前提”达成了一致意见。

第215章 策问争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