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5章 首辅丁忧[2/2页]

穿成灶户考科举 阿兰同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尽快推行。迟迟等不到凌霄的回复,张首辅不得不在回乡途中,连给凌霄发了三封信,告诉凌霄,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
      实验结果还需要再三确定,这个需要时间,还有便是种子培育的少,不能够大范围推广,最后,首辅、户部尚书的职位尚未确定,此时推广并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信中透漏,他向皇上推荐了由户部左侍郎杨洪担任户部侍郎。
      凌霄拿着手中烫手的三封信,迟迟不敢下笔。
      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这件事情越快推广越好,但也愧对张首辅对自己的栽培。对得起张首辅的情义,可是过不了心里的那一关,这和他一直以来的理念的冲突的,有关粮食的问题,不应该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
      张首辅那里还在等着自己的一个结果。
      罢了,早晚都要决定的事情。
      凌霄提笔在信中回道:“粮食一事关乎天下百姓,学生不敢自私将其据为己有,想必老师也是这样想的。老师此一去,朝中争斗愈发激烈,学生日日谨言慎行,实验一事不敢多提,恐怕惹祸上身,给老师带去麻烦。待日后朝中形势平稳,学生寻个恰当时机,定将老师支持学生进行增产实验一事上报朝廷,请老师敬候佳音。”
      收到凌霄的来信,张首辅已回到老家,家中丧事已经办完。
      “父亲,凌霄在信中怎么说?”张首辅的大儿子张景瑞问道。张景瑞进士出身,曾在翰林院当过庶吉士,现任尚宝司少卿,从五品官职。
      为了避嫌,张首辅家的四个儿子都未在六部、翰林院这些部门。
      “暂时不发,静待时机。”
      张景瑞:“那这是好事啊。”
      “但等不到我们丁忧回去。”
      “这.....,父亲,要不我再给凌霄去一封信。”
      张首辅摆了摆手,“我们要另作打算。”等不到他们丁忧回去,那便要在凌霄在朝堂上提出来的时候,让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这也是凌霄在信中最后提到了,这个粮食增产实验有张首辅的一份功劳,这份功劳怎么用就看张首辅自己了。
      所以在凌霄拒绝自己提议之后,张首辅没有特别生气的原因。
      这是双方妥协后最好的结果。
      朝廷中首辅、户部尚书的职位之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皇上迟迟未下决定,相互攻讦、揭短愈演愈烈,不仅神仙打架,下边的小兵也跟着遭殃。
      大家不敢多说一句话,尚书们收到的弹劾少,收到弹劾的可都是他们这个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官员。
      这弹劾假的还好,就怕人家说的是真事,到时候真的就和朝廷说再见了。
      神仙打架也不是没有好处,现在他们的工作环境一整个安静,每个人都在加班加点干自己的事情,往常需要一个月干完的,现在十天就能够搞定。
      对凌霄来讲还有一件好事便是经筵讲学取消了,皇上估计是忙着大事了。
      争吵了半个月多,终于出结果了,这中间折了三名五品官员,五名七品官员。
      最后的结果却是,首辅由次辅张浚担任,张浚便是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户部由户部左侍郎杨洪主持工作。
      这......,凌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争吵了半个月,折了这么多人,就顺延了。
      不过户部左侍郎的由礼部右侍郎担任,这一出也不知道再搞什么,一个礼部的人突然去了户部,然后礼部右侍郎又由户部的一个人担任。
      像是礼部和户部两个部门在相互制衡。
      你杨洪是原首辅的人,但现在户部二把手是我现任首辅的人。
      不过两个首辅都姓张,大家倒是不会喊错。
      凌霄是原张首辅一派的人,这个标签已经贴到了他身上,换了新首辅给凌霄带来的最大的变化,便是经筵讲学的次数少了,见皇上的次数少了。
      估计也是担心凌霄在皇上面前露脸多了,会让皇上时不时的想起来原来的张首辅。

第225章 首辅丁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