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原主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成绩是真的好,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年级的前十。开学就是高三第1个学期,明年7月要高考。
      84年的高考,分为文科跟理科。文科考6门,课程总分是640分,分别是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历史100,地理100分。理科考7门,共710分。考试科目分别为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物理100,化学100,生物70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84年理科的数学是十分难的,全国的平均分好像只有26分。但是上辈子读的就是理科,这辈子陆瑶也不打算改了。
      重生之后,陆瑶发现自己的记忆变好,这可能是重新带来的福利吧。她坐在书桌旁边,拿起笔记本把一些事件写下来:84年羊城的服装市场,深市经济特区,经济注重外商投资、进出口、服装、房地产和五星级酒店等等,87年的股灾,小红裙子,92年的股灾,索罗斯股票做空.....她用特殊符号把时间跟事件都记下来。在服装下面画了三个三角符号,这是陆瑶的习惯,根据三角符号的多少,标明事情的重要程度。羊城离镇上并不远,如果能坐上货车或者班车,差不多就2个半小时,但具体的时间表还要到镇上看看。
      闭上眼睛,陆瑶把笔记本上的事情捋了一遍之后,就没管了。现在最主要的是高考。在农村,考上大学真的是唯一改变身份的方法,无论你挣多少钱,人们更尊重有知识的人。知识能改变命运,跨越阶级。80年代的大学生,都是国家的栋梁,都是香饽饽。
      陆瑶继续在本子写上高考两个字!上辈子本科研究生读的都是经济学专业,这辈子她还没有想好。
      这时候,门被推开。刘梅把一个存折拿给了陆瑶。这些都是陆爸爸的工资,除开基本的支出,还有给老爷子老太太的生活费,基本就没有动。一家三口都不是乱花钱的性子,路遥虽然长得漂亮,除了过年会有新衣服,其他的衣服都是大堂姐留下的,她最费钱的爱好就是买书了。
      加上存折的200块,陆瑶手上一共1500块。在84年也算是一笔大钱。80年代是一个特殊时期,是只要敢做都能挣钱的年代。
      “妈,你东西都收好了吗?”陆瑶站起来,拉着她妈坐到书桌旁边,指了指桌子上的书:“妈,明天让栋叔帮我拉书吧,书有点多。”家里愿意宠着她,每个月都给她零花钱买书。
      刘梅摸摸闺女柔顺的头发,从今以后只有她娘们相依为命。如果自己不立起来,受委屈的还是闺女。闺女读书好,长得又十分好看。那娇媚的长相,很讨人喜欢,但是真的长得太好了,她怕自己护不住。看着闺女的小脸,刘梅既又担心又骄傲,现在就想着女儿能考上大学。
      陆瑶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从小读书就像开窍一样,都是班上的第一。家里人盼着能出一个大学生,希望改变陆家的命运。爷爷奶奶对孙女也是疼爱有加。平时堂哥跟堂姐也经常找陆瑶补课,家里人真的算是一团和气。
      现在搬离村里,刘梅心里的不安跟担心都表现在脸上。她唯一会的技能就是刺绣,她想着到时候拿点绣品看看能不能卖点钱。
      第二天,天刚亮。
      栋叔赶着牛车来到陆家。栋叔家的牛车在农闲的时候就用来载人,车费每人1毛钱。今天陆家算是把栋叔的牛车包下来花了1块钱。小叔帮陆瑶把书装在用芦苇编织的筐里,满满的三大筐。还有棉被,衣服,平时用的生活用品,满满载载的一共六个筐了。车上坐不下所有人,小叔骑车带着大伯走。
      从陆湾村到县城坐牛车只需要1个小时,骑车要差不多2个小时。大伯跟小叔力气大,脚力好,每个周末都需要走这么两趟,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
      陆瑶看着外面,一片片的水稻田,沉甸甸的压着。心好像有了着落。
      一定要过上好生活,抱着这样的念头。陆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陆湾村物资很丰富,由于靠山靠水,每家都不缺粮食,农闲时村民们还会用柳条或者芦苇编点席子和背篓之类。这些东西只能在家里用,卖不出价格。但是,可以把粮食水果卖到松花

第5章 搬到县城[1/2页]